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一、概述20世纪中叶以前,急性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20世纪中叶以后,慢性病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为主。根据WHO报告,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中国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占了750万。《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患者1.6亿,慢性病患者2.8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困扰人们,特别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致残率、致死率都非常高。急性与慢性和传染性与非传染性疾病急性慢性传染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炭疽钩端螺旋体病麻疹猩红热流感结核病麻风梅毒血吸虫病非传染性自杀他杀外伤脑卒中肿瘤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病瘫痪糖尿病急慢性病的特点比较区别点慢性病急性传染病病因病因不甚明确有特异的生物学病因病因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干预措施,直接效果不明显,需要长时间评价、观察特异性预防有效,直接效果明确、迅速、可测量发病机制复杂、不容易阻断相对单纯、容易阻断病程及所需的卫生服务长、甚至终生带病,需要持续性的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短,治愈或死亡,所需服务时间较短传播多无传染性,人群预防与个人预防结合,人群预防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但效果尚不突出具有传染性,人群预防效果、效益极佳,预防手段以公共卫生人员和政府的行为为主预后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需要持续性、综合性的康复服务多数后遗症少,需要单一的躯体功能康复符合慢性病特征的主要疾病①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②恶性肿瘤,如胃癌、肺癌等;③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⑤心理异常和精神病;⑥慢性肝、肾疾病,如肝硬化;⑦其他各种器官的慢性、不可逆性损害。慢性病定义慢性病:通常所指的慢性病主要是指上述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对人群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危害最大,其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慢性病一般具有下述特点①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②临床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好,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③病程迁延持久,是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④慢病病因、病情复杂,具有个体化的特点;⑤诊断治疗的费用较高,治疗的成本效益较差,对卫生服务利用的需求高。二、慢性病的流行概况(一)全球慢性病现状(二)我国慢性病现状(三)慢性病危害(一)全球慢性病现状在发达国家或西方国家中,NCD在总发病或死亡中占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比例。美国“全国生命统计报告”最近报告了1999年、2000年两年前10位的死因,按死亡数高低顺序均为:心脏病、恶性肿瘤(癌症)、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事故、糖尿病、流感与肺炎、老年痴呆、肾脏疾病和败血症,这10类疾病的死亡数占80%。其中7类疾病,均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就占总死亡数的71.2%。前一、二位为心脏病与恶性肿瘤,在2000年占总死因的52.6%。半数以上是由这两类疾病引起。发达国家常见的慢病,主要和吸烟、高脂饮食与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职业暴露、环境污染等有关。著名流行病学家Peto在2001年“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发达国家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三分之一是由吸烟造成的(二)我国慢性病现状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发病和患病情况是“发展迅速,形势严峻”。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与流行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死亡中占绝大部分最近由卫生部统计中心发表的资料表明:在2001年北京等36个城市的前10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精神病、神经病,除第5位的损伤和中毒外,其余的9类疾病均为慢性病,占全死因的86.13%。05年我国部分地区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死亡专率(1/10万)构成%死因死亡专率(1/10万)构成%1恶性肿瘤126.022.9呼吸系病123.823.52脑血管病116.621.2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