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绿色照明飞利浦希望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武汉绿色照明飞利浦希望小学原校名为“燕岭小学”,始建于1960年2月,是一所全日制普通完小。该校地处107国道荷包湖段1168公里处东侧,其服务范围是一大队、四大队五大队及砖瓦村,服务半径有3公里。1998年洪涝灾害致使老校区校舍垮塌,当时荷包湖农场重建新校区。2000年为建新校区综合楼,由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牵线飞利浦公司和天主教武汉分会各捐款20万,故更名为武汉绿色照明飞利浦希望小学,并在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和团市委正式注册备案。一、师资情况学校在编在岗教师6名,1名以费养事教师。其中,正式分配师范生1名,其他教师都是非师范类;大学本科学历虽然有3名,但1名为工农兵大学毕业,1名为职后学历;大学专科毕业4名,都为职后学历。年龄最大教师58岁,最小教师27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省市编制规定,学校教师仍然处于超编状态,但在学科上却是结构性缺编,形成了“超编不够用”现象。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理念落后,知识老化,教学能力、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的观念滞后,教改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使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而且也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体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过多的关心和照顾,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二、生源情况1、目前生源情况学校原服务范围是一大队、四大队、五大队及砖瓦村。本学期现有在籍学生34名,5个教学班.由于学校地处107国道旁,其中砖瓦村适龄儿童为避免横穿国道危险,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距离较近的燕岭小学就读;因近两年内砖瓦村要拆迁,还建小区正是荷包湖服务范围内,所以一部分学生家长提前将孩子转入荷包湖小学。由于近两年我区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脚步,学校服务范围内自然村大量拆迁。2013年6月,学校服务范围内一大队三个自然村完成拆迁,村内适龄儿童全部转学其他学校。目前,学校实际服务范围仅存两个大队五个自然村。其中一个自然村计划2015年6月完成拆迁,因此该村大部分适龄儿童随家长提前转入其他学校就读。这也是造成目前生源人数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2、未来三年新生生源情况据统计,未来三年学校服务范围内适龄儿童新生(具有本地户籍)仅有25人其中随父母在外务工人数4人,已经在吴家山地区居住人数6人,实际在我服务区内人数15人。学校通过家访了解到,这15人中其家长有3人已经在吴家山购房,1人在孝感购房,1人在汉阳购房,不久也将家迁。最终,未来三年学校服务范围内适龄儿童新生仅11人。未来三年,学校生源将严重不足。3、生源家庭教育情况通过多次深入社区家访,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乏,孩子在家不能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1)父母学历不高,不能辅导孩子的作业,不能处理好孩子的学习题目,孩子在家庭作业中碰到的困难无处求解,导致孩子对学习的讨厌。(2)随着我区开发的加快,大批青壮年在吴家山务工,很多孩子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又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与交流,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矫正,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便出现了学习成绩差、不良习惯多、厌学等诸多问题。(3)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缺少,有的家长因孩子的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大打出手,对孩子的教育是非打即骂。使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丧失对学习的爱好。(4)家长与孩子缺少沟通,由于父母的严格,使孩子对家长产生畏敬心理,有甚么话不敢给父母说,有甚么事不敢对父母说。是孩子产生自闭、自卑心理,抵牾学习。三、办学条件情况学校配有广播室、播放室、实验室、音美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电脑室、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