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材《生活、生命与安全》一年级下册11课《我有点怕》教学设计乐至县城西小学伍卫东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情绪的认识能力和调控能力正处在发展阶段,尤其对“害怕”的情绪的理解还不完全正确,对“害怕”的情绪的主动调控能力也相对较差。本课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害怕”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通过调节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适时主动调整自己的“害怕”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一、辅导素材:《咕咚来了》(秀丽雅,童话故事、儿童动画短片)歌曲《不怕不怕了》台湾歌手郭美美。二、辅导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害怕”情绪。2、指导学生学习使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调节“害怕”情绪。三、辅导重难点:认识到害怕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知道主动调节“害怕”情绪及调节的具体方法。四、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容易害怕的的情况、垃圾袋、学生每人一张白纸、笔、课件。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辅导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暖身游戏1、课件出示介绍“风雨雷电”的游戏规则:左手代表“风”,右手代表“雨”,左脚代表“雷”,右脚代表“电”。教师发令喊“风”,学生则举左手;喊“电”,学生则跺右脚。动作做错者坐下。2、教师发令。3、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面对“风雨雷电”表现得勇敢又快乐,而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这么勇敢呢?全体学生起立站好,听清要求,按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复几次,动作做错者坐下。通过游戏,活跃气氛,放松情绪。1二二、主题活动活动一:“怕”(心理聚集)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课《我有点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课题。2、我们都有害怕的时候,在什么情形下小朋友会产生害怕的情绪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下面几张图片和视频。(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图片。(2)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分角色表演图画内容,思考讨论:他们究竟怕什么?(3)观察学生的反应,避免学生被他人嘲笑胆小,引导学生认识害怕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反应。(4)抽生交流,不做评价。活动二、你怕什么(心灵视窗)1、说一说(1)小朋友们,老师想搞一个现场调查,请你们在小组内自由说说或演演自己害怕什么?为什么怕呢?(2)巡视指导,参与学生小组活动。(3)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明确认识害怕大家都有的,不用害怕。2、写一写(1)请你们拿起桌上的白纸,把你认为害怕的事情和感觉写画下来,写好了就把纸对折一次,放进老师的心意盒里。(不规定写画的内容。)(2)老师从盒子里抽出字条放在展示台上,把学生觉得害怕的事或感觉告诉大家。(3)遇到这些让我们害怕的事或物我们该怎么办呢?活动三:想妙招(心灵氧吧)1、听故事大屏幕播放《咕咚来了》的动画短片(1)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知道了什么?(2)小结:有的时候,小朋友怕这怕那,是因为你们对一些事物不了解,找到了害怕的原因,明白事情的真相,小朋友就会变得勇敢多了!(3)大屏幕出示阅读文字,引导认识“自己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事物认知不全面,产生“害怕”情绪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正视该情绪,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它。”2、找妙招,运用妙招齐读课题。看图表演讨论交流预设回答“怕”:独处、雷电、打针、当众发言……小组合作交流,各抒己见。小组代表全班汇报。生随着柔和的音乐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预设回答:(怕黑、小狗、毛毛虫、蟑螂、鬼怪精灵、怕死……)听故事、谈感受小白兔他们刚开始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以为它是可怕的怪物,后来知道“咕咚”通过教材图片的观察与分析初步感知“害怕”的情形,初步思考“害怕”情绪产生的原因。结合自身体验弱化孩子们的“害怕”情绪,在小组中找到共鸣,认识害怕是大家都有的现象。表达害怕,初步疏导,为下一步认知澄清做准备。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不用害怕,想办法找到原因,才会变勇敢。2(1)同桌同学讨论:当你遇到害怕的物或事怎么办呢?快帮着想办法,出妙招,看看哪些小朋友克服害怕的点子最多?(2)抽生汇报交流。(3)课件展示,老师送给学生克服害怕情绪的小妙招。妙招1:(转化和暗示法)把害怕画成可笑或者可爱的小动物。我比你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