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案中语组周时富学习目标:1.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学习重点:1.爱心的神奇力量。2.丰富的想像。学习方法:1.朗读法:自读文章,品读语言。2.课前预习,圈点勾画。3.谈话法:交流、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学时学习内容: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无穷无尽的宇宙,瞬息万变的苍穹,给人们以无尽的遐想;月亮让多少文人为之倾情咏叹;浩淼的银河让牛郎织女的故事成为爱情的传奇;星座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一种牵扯不断的情缘……你知道自己的星座吗,每一个星座都有奇妙的传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来看看大熊星座的奇妙来历。2.关于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910),十九世纪俄国伟大作家。60年代和70年代先后完成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90年代完成长篇小说《复活》。作品对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二、检查预习1.默写字词干涸焦渴清澈喜出望外2.检查朗读师:我们同学都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文章。希望我们同学能读出童话独特的情味。(学生评价)第一小节:读出故事味:很久很久以前;抑扬顿挫:所有……都……;重音:所有、都。第二小节:饱含感情:小姑娘为母亲找水时的无助和有水时的惊喜。第四小节:故事味,回味无穷,语速比较缓慢。3.教师范读(如果学生读得好,教师不读)三、整体感知师:童话故事往往通俗易懂,它的情节离奇曲折,想像丰富。《七颗钻石》讲的是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故事。师:旱灾是什么样子?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旱灾很严重?-1-点拨:“所有”和三个“都”说明旱情之严重,水已经成为生存之水,生命之水。师:这三句话描写了旱灾景象,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呢?点拨:环境描写:渲染了环境的严酷,烘托人物,为下文作铺垫,为文章设置背景。(文学作品在写人物的时候往往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有时设置的是狂风暴雨,有时设置的是漆黑的夜晚,有时设置的是深山老林;当然,心情好的时候设置的是和风细雨。这样的一笔,就是起着烘托人物,设置背景的作用,记住:写风写雨,写森林写太阳,写旱灾,笔无虚设,是实实在在的一笔。)师:这三个短句能不能互换呢?点拨:不能,三个短句符合事理的逻辑顺序。师:(总结)语文课的阅读与平时报刊杂志的阅读不同,一个词一个句子的意思都要细细揣摩,句子之间的关系要搞透彻,段落的意思要明明白白,写作手法要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我们语文阅读才能算真正读到位。师: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小姑娘的水罐的神奇之处。水罐神奇在何处呢?点拨:水罐神奇在自己会“变”。一共变了五次。师:谁来读一读第一次变,看看水罐神奇在何处?点拨:空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师:哪一个词能让我们感到意外,感受到小姑娘的惊喜之情,你不能换一换这个词?点拨:竟。表达出惊喜之情,意料之外。认真,不放过每一个字去读文章,这就是语文阅读中仔细领会。师:你来读一读第二次变化?变化在何处?点拨:满满的水——水没有洒,端端正正师:第三次神奇之处?点拨:木水罐——银水罐,这是水罐质地的变化。师:第四次神奇之处?“瞬间”是什么意思?点拨:银水罐——金水罐。瞬间是转眼之间,形容速度变化很快。师:第五次神奇之处?“涌出”是什么样子,你能用一个词换一换吗?点拨:金水罐——跳出了七颗巨大的钻石,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涌出”可以和“喷出”、“冲出”、“迸出”等词进行互换。师:本文是一篇童话,到这里我们看到水罐的五次神奇之处,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小姑娘的行为到底感动了谁呢?点拨:学生自由发挥:上帝、神、哈利波特、魔法师等。师:请你想像一下如果你是那位上帝,文中小姑娘的哪些行为感动你?请你抓住关键词句来具体谈一谈。点拨:第一次:1)“夜里”:a.白天小姑娘要照顾病重的妈妈,晚上可能妈妈睡着了,她才悄悄跑出去找水。文章一开始就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