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存在的问题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表现思想感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完全围绕《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现将音乐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呈现如下:问题一:音乐课成为“搭头”课在许多中小学,由于音乐教师缺乏,或者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所以在课程安排时,学校就把音乐课分给班主任或者其它老师兼教,成为所谓的“搭头”。这些兼职的音乐老师,他们要抓正课的成绩,压力大、任务重,很少重视音乐教学,负责的老师一学期还教几首歌,不负责的老师干脆就在音乐课时上语文或数学,音乐课成了有名无实的空设。问题二:一味地放纵学生,追求流行音乐据了解,很多中小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喜欢周杰伦、张惠妹等的歌。他们对课本上的歌曲毫无兴趣,老师教唱他们爱唱不唱甚至还讨厌反感,而要是说到流行音乐,立刻变得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品味,也为了课堂能进行下去,就迁就学生,学生喜欢什么歌就教什么歌,久而久之,音乐课堂成了流行音乐的阵地,那些学生整天都撑大了喉咙,自我陶醉地唱:“死了都要爱„„”不禁让我们感到音乐教育的失败。问题三:音乐课堂“一唱到底”有的音乐课老师拿一台录音机,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播放,学生跟着一遍又一遍地学唱,直到学会为止。也有的音乐老师从范唱到一句一句地教唱,到请人上台独唱,小组唱,最后再齐唱。这样守旧,老套“一唱到底”的音乐课,在中小学还是普遍存在着。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把封闭型的音乐教育改造成为开放型的音乐教育,要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用音乐吸引学生这种最自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在学习音乐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学习的特点,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应该摈弃那种传承式的学习方法,利用构建式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这样的人才。音乐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就是说,音乐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以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音乐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又要以可预见的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条件为着眼点,更新教育观念。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