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效应“南风法则”有感浅谈“南风法则”与班主任威信保康二中朱贵旭黄艳丽在经济管理学领域有一个“南风法则”,“南风法则”也称“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一些年轻的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以来,大都存在着一种怪现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自觉地约束自已的行为,却也不喜欢班主任对其的批评教育,经常发生顶撞、甚至发生冲突,这其中排除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因素外,我认为班主任的威信是主要因素。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怎么来建立班主任的威信呢?从上面的法则,我们可以看到有两点是建立年轻班主任的威信需要做到的:教师自身要产生“南风”和怎样才能使“南风”吹到学生身上。一、“南风”的风源—教师自身1、学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及文化、科学、生活、社会等方面的新知识。对一个学生而言,没有比能把一个个深奥、晦涩的概念或原理用喜闻乐见的事例,娓娓道来,使其变得浅显易懂,能通过多彩纷呈的形式,循循善诱使原本觉得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引人入胜,对一个个在学生看来困难重重的“拦路虎”如数家珍般地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思维层面去透视它,剖析它,使其变成“纸老虎”,更能让学生信服。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当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通过班主任的巧妙引导,使学生顿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何愁不能对学生产生亲和力?2、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心态学生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但学生又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意识、有理智、有个性的人,他们能否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要受到自已意识的支配,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热爱自已的本职工作,也就是说在教育学生时,首先,班主任要根据对方的心理,以及谈话的环境和目的来巧妙地加以处理,确立自已的正确的心态和情绪,创建一种如浴春风,温暖的氛围,以缩短与学生的距离,避免造成对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要尊重学生,要保持愉快的态度,不要表露出愤怒、不耐烦的情绪,声音要保持温和、愉快不要用皱眉、摇头等动作,要让学生能真切地感觉到你是真心想帮他,并无恶意。⑵要有宽容的心态,必须时刻告诫自已,学生毕竟是学生,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成人有一定的差距,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犯错误,要理解学生的犯错误,能容忍学生的犯错误,可以这样来理解“学校就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在于将来在社会上少犯错误或者说不犯错误,⑶要理解学生,不可抱着改变对方的心态去教育,也不要试图要“争赢”学生,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充当学生的“顾问”。充分强调双方达成共识的某些见解,如果过分强调分岐的意见,必然会使对方不服。不要寄希望于一批评,学生立即就会改。只要陈述自已的观点就可以了,不要让学生感到你在说教。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要用忍耐、宽容、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自已的工作,这样的话才有可能被学生尊重、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你,进而喜欢上你。3、班主任的言行要有一定的示范性班主任工作有很强的示范性,表现在班主任要把自身各种特性作为手段去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班主任在思想道德、言行作风,甚至衣着、仪表等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从上面可以看出要想使班主任产生很强的的凝聚力,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班主任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去感悟和引导学生。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学生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学生,你们怎么穿戴,怎么样同别人谈话,怎么样谈论别人,怎么样欢乐和忧愁,怎么样对待朋友和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