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讨论式教学,让课堂添彩高县第一实验小学何敏联系方式:13568074192[摘要]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的权威,往往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要,师生之间往往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这种“以师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有效的讨论活动,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关键词]创设氛围留足时间控制方向调节进程抓关键激励评价[正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有效的讨论活动,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如何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使之为课堂添彩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一、创设讨论的氛围,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讨论,关键是要激活学生的讨论意识,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什么时候讨论?讨论什么话题?采用哪种讨论形式?都要结合教学内容用心安排,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还要注意桌椅的布置,如马蹄形、丁字形、正方形等,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创设了良好的讨论环境。还可以设计一些竞赛活动,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讨论兴趣。如在教学《我的家乡》一课时,一开课我就化身“学习小伙伴”结合多媒体的展示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美景。等学生完全融入这些美景时,我给学生抛出了问题:“同学们,你们的家乡一定很美吧,如果老师要来你们家乡旅游,你来当我的导游好吗?”先给学生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接着我又说道:“孩子们,要当老师的导游可不那么容易,得先在你们小组里进行讨论,看看可以介绍哪些景色。再由小组成员推荐一名最优秀的导游出来,参加全班的比赛,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优秀的导游。”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兴趣高涨,都跃跃欲试了,马上迫不及待地在小组里展开了交流讨论。这样的设计,就巧妙地将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小组讨论提高了全班讨论的质量,比赛的设计又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实,我们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讨论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民主氛围,学生就会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让胆小的学生,畏惧发言的学生都能充分地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无疑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1二、留足思考的时间,多种形式展开讨论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独立地发现应有的结论”。所以,学生在参与讨论前,应先独立思考所要讨论的问题。这体现出的是一种个人独立的单向静态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在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才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讨论。所以我在导入新课“家乡的人”这一教学活动环节,提出“你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故事”问题时,并不急于让学生合作讨论,而是先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想想自己所了解的名人有哪些,让每个学生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后,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才会有许多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的名人有:李白以及关于李白的小故事等。这样的讨论既保证了质量,促进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沟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三、控制讨论的方向,多种形式展开讨论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新思想、新创意”,“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正是我们教师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