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用句式文言常用句式文言句式常式句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表示判断。一、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判断句1、判断句(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例: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②梁,吾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例: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莲,花之君子者也。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用“者”或“也”表示判断的,翻译时去掉“者”、“也”,在主宾之间加判断词“是”。1、判断句1、判断句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神即形也,形即神也。余购三百盆,皆病者……此亡秦之续耳。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副词“乃”、“则”、“即”表判断的要把这些词替换成“是”;用“皆”、“耳”等辅助表判断的要添加判断词“是”。1、判断句1、判断句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的判断句,翻译时要把“为”替换为是;如是用“是”表判断的则保留。1、判断句1、判断句用“非”、“未”、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的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用“不是”。用“非”、“未”、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的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用“不是”。4、用“非”、“未”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吾本非文人画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1、判断句1、判断句例:①刘备,天下枭雄。②秦,虎狼之国。③此人力士。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示判断或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无标志的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下列判断句有多种形式,请选出完全相同的一组。①我,子瑜友也。②我为赵将。③非死,则徙尔。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秦,虎狼之国。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⑦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⑧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⑨赢乃夷门抱关者也。⑩亚父者,范增也。⑾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A.B.①⑥⑦⑥⑩⑾C.D.③⑤⑨②④⑦⑧课堂反馈练习课堂反馈练习(B)二、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2、被动句2、被动句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恐为操所先。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被动句2、被动句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施动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例:2、被动句2、被动句3、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受制于人。而君幸于赵王。例:不能容于远近。2、被动句2、被动句以上几种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