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灰雀》教学设计万敏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欢快、仰望”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2、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3、能够理解课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的情感,培养学生诚实的品德。二、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三、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大家看看图片中是什么动物?(鸟)它们是不是很漂亮?(是)它们是灰雀,也是鸟类中的一种,你们见过灰雀吗?(没有)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二)检查阅读情况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并着重讲解字的结构和拼音。(以幻灯片展示拼音)生字:桦huà胸xiōng脯pú婉wǎn渣zhā郊jiāo敢gǎn惜xī低dī诚chéng生词:散步或者婉转面包渣仰望谷粒诚实肯定欢蹦乱跳郊外惹人喜爱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第二课时(一)、精讲课文(讲课中穿插幻灯片课文重点含义的词的图片)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2、以小组形式让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幻灯片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展示列宁的资料)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4、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⑴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⑵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①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4)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5)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5、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幻灯片出示思考题)⑴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⑵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⑶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⑷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6、小组代表发言。五、拓展学生想象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六、本课小结:本文重点理解列宁的语言深意。列宁以巧妙的语言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教育了男孩保护小鸟的环保意识。在课文结尾处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这就说明了这个男孩的诚实,希望同学们也要向列宁学习,向男孩学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七、板书设计灰雀灰雀(真的回来了)列宁爱男孩(一定会回来!)八、布置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2: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小组分角色进行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