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有尊严地成长――《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永川区永红学校万渝平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资源的分析(1)人格尊严对于个人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人最可宝贵的财富。人只有尊重生命,才能有尊严的活着,也才能有尊严地成长。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是关注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正体现了这一理念。(2)人格尊严在思品课程中的地位。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践行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任务。因而,“人格尊严”贯穿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大板块中。本课“人格尊严”就是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第三部分的内容。它从内容上看是第三课生命健康权这一物质性人格权到精神性人格权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肖像权、隐私权等内容的起点,居于人格权的核心地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人格尊严历史上的缺失及中学生的现状。从历史的层面看,中国文化在人格尊严的长期缺失大大麻木了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感知;从现实生活来看,初二学生处在身心巨变时期,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良教育的影响,不懂得尊重他人,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同时,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他们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自己或者他人的人格尊严。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自觉感悟,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具体内容,能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的行为。2.通过启发点拨,让学生在反思与践行中逐步明白尊严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让学生有尊严地成长。★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尊重他人,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难点: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式的选择新课程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学习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学习化”。为了很好的践行这一新理念,我校以校为本地展开了“人性化、人格化、人文化”的“三化教育”行动研究。一言以蔽之,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是要“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要“让学生有尊严地成长”。以此为指导,我校以“以学定讲,分层教学,精讲精练”为教学基本式。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的、民主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讲得精,练得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主意”,学得有“主见”。以此为指导,我建构起了“话题导引,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即首先将教材内容“话题化”,提出能激活学生思维矛盾的“话题”,从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引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1为此,我首先将本课内容“话题化”为四大话题:“感知尊严”、“理解尊严”、“反思尊严”和“维护尊严”。然后,运用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反思自悟法、对比法列举法等方法将这四大话题组合成如下四大教学板块:引入课题,感知尊严――活动探究,理解尊严――聆听心声,反思尊严――课堂升华维护尊严。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感知尊严师:用大屏幕出示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一乞丐在行乞时的情景,让学生思考:“乞丐有尊严吗”?什么是人格尊严?她表现在那些方面?生:有。师:可是乞丐自己都看轻自己啊,他还有人格尊严?生:无论是谁,都有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师:说得好。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由此看起来,人格尊严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生:自尊与他尊。师:那么人格尊严具体体现为那些内容?请大家在书中迅速地找到。生:(朗读)人格尊严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师:(小结)因此,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