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持有的积极心态眉县汤峪镇豆家河小学马存面对“学生难管,质量难出,职称难评”的三大压力,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老师难当”这是每个老师会发出的感慨。古人云: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学会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我想,当今社会给予教师诸多考验,与其让这些无可挽回的现实破坏我们的情绪,毁坏我们的生活,还不如让自己对这些事情坦然接受,并加以适应。因为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我们教师更要转变观念去适应学生的发展。一、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课堂。作为一线的教师,学生形形色色的课堂违纪违规现象是教师心理不满的直接来源。长期以来,"教育专家"认为"教育",就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现在的有的问题学生攻击性很强,面对老师的善意劝阻,只会让这些无知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无能。他们不会顾及教师的权威与尊严,一意孤行,而且这类学生具有很强的带动性。我们许多老师显然还没有修炼到面对"猖狂"的学生时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当一些学生光靠说服教育很难奏效、甚至无效时,无奈之下有些老师只好采取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原始的体罚,来宣泄压抑的情感。好了,图一时之快,惹火上身了,家长、校长、教委都被惊动了,最后吃亏的还是老师。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的课堂不可避免有思想走神的,有睡觉的,有做小动作的,也有交头接耳的。我们面对这些影响质量的事件时,如果方法简单粗暴,极易和学生发生冲突。若不处理,则影响其他学生的听讲,进而影响教学进程。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什么呢?当学生课堂思想走神时,我们可以多用暗示的方法:比如语调作改变,或走到学生身边敲敲他的桌子,或在讲课中作一个停顿,目光注意到这个学生,或提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等等。当发现学生有睡意时,用善意的肢体语言加以暗示提醒,既不伤学生自尊,又可保证教学效果。或者教师讲个笑话调节一下课堂气氛。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站一会,没有睡意时再让他坐下。但有时我们真的非常生气,因为就有些“不识相”的学生,经过教师多次暗示提醒,仍然我行我素,无动于衷。此时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激动,那时,教师一定要冷静下来,静数一二三,克制自己的怒火,可以在下课时找他个别谈话。因为根据心理学理论,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在表面上表现的什么都不在乎,并且极力对抗外界对他们的各种指责,但其实他们自尊心很强,非常好面子,尤其注重自己在同伴的形象和来自同伴的评价。二、以积极的行为排解压力当我们觉得郁闷,心理不痛快时,绝不能憋在心里,独自生闷气。如听点音乐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或者进行自我宣泄如大喊,到操场上跑几圈等,还有最有效的方法是倾诉,尤其是在办公室中,有那么多善解人意的同事和经验丰富的同行在身边,有什么不快的事情解决不了呢?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提高自我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以有效的方法管理课堂,尽量避免我们心理不满的直接来源。三、以有效的方法管理课堂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建立课堂程序和常规。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有序地组织教学。如果教师能在开学初就将一些常规课堂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增强对课堂常规的认同感。比如,我上课要求学生必须把双手放在桌子上,课桌上只能摆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学习用书和用品,读书时必须把书拿在手上,看书时必须用笔在书上圈划等。这些对避免学生做小动作和开小差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2.强化课堂管理制度。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一举一动,讲课的同时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或布置学生自学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当发现问题时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课外书或打瞌睡,针对这类不良学习习惯,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眼神暗示或单个提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