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教学课件::课件类型:初中课件类型:初中课程教材: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程教材: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者姓名:韩荐作者姓名:韩荐工作单位:宁夏灵武市第三中学工作单位:宁夏灵武市第三中学Email:lwlhhanj@163.comEmail:lwlhhanj@163.com《一幅油画的鉴赏与写作评改一幅油画的鉴赏与写作评改》教材无非是例子。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创新教学设计?下面这个教学设计,一定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这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课本扉页中呈现的一幅油画作品,教材仅仅是为第一单元课文《背影》课后练习第三题提供的一张图片,或许在教学中,是你一次不经意的课堂练习,而我确实为此进行了精心地设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写作与评改拓展训练。这是在写作训练“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之后进行的一次“鉴赏与评改”训练——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附: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背影》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三题:20世纪80年代初,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见彩页插图)一经发表,就感动了很多人。欣赏这幅油画,结合课文内容和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它的感人之处。多媒体课件创作说明多媒体课件创作说明《父亲》一画是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像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像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像是在期待未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尤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细小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的胡须,还有那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的烙印,站在这幅巨大的肖像画面前,使人们感到了他身上特有的烟叶味,感到他的肌肤在抖动,他的血液在奔流,叫人们思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广大观众的共鸣。面对《父亲》,使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百折不屈的创造力,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观众的心中产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是憾人心魄的。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鉴赏油画《父亲》(配乐朗诵:韩荐)评改习作一: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评改习作二:由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想到的做课班级:灵武三中八(7)班任课教师:韩荐课件制作:韩荐2013-3-6一幅油画的鉴赏一幅油画的鉴赏与写作评改与写作评改创作背景:196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在附中二年级时,他来到离家200多公里远的四川达县。罗中立说:“我们学校那个时候因为整个教学的方针就是为政治服务,为要生活,深入火热的工农兵群众当中去教学,学校在大巴山新村小学。”他至今还清楚的记得,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热情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将罗中立等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们围在新村小学的空场里,村长喊着学生的名字,喊到一个就被一户村民领走。罗中立那天被一个叫邓开选的老人领到了他家的土屋里,罗中立觉得那天的蛙鸣特别响,星星特别亮。后来和邓大爷一家的关系也处得非常好。那时没有电视等任何消遣方式,一到天黑,罗中立的课上完了,会也开完了,回去就是休息,睡前就跟老人聊天,老人一边聊他的一些过去,一边抽烟。那个老汉习惯抽长的旱烟,罗中立坐在这头给他点烟,邓开选老人也就是后来油画《父亲》的创作原型。罗中立:油画家,重庆人,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父亲》油画216x152公分作者:罗中立创作于1980年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该画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放大表现老农的《父亲》已成为中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