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要实现创新呢?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令人堪忧。囿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许多人对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偏见,认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一种管理师生员工的手段,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被曲解,思想政治工作在少数人手中异化了,离师生员工的需要越来越远,越来越不受师生员工的欢迎。目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误区: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单一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手段进行。但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只是依靠领导单纯的说服教育一种方式。这就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变成了无聊的“说教”。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传统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改革的进步而进步的,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过于传统化,内容多是“老一套”,上讲革命老前辈,下讲优秀新模范,讲来讲去,无非还是那些东西,毫无新意,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呢?.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机械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的对象千变万化、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束缚,许多人只是在不断重复已有的工作模式,生搬硬套,致使工作的方式也逐渐僵化、机械化,出现了“我教你听,我说你服,我打你通”的现象,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表演化。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官本位”的思想遗毒甚深。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然有这种思想。他们自以为真理在手,高人一等,动不动就摆出一副教训人的架势,给人以“脸难看,话难听,心难摸”的形象。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在作怪,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变得苍白无力,不能收到实效。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阻碍了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又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与之配套,因此,必须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以下是笔者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一、实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指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主体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组成人员的创新,即实现主体构成的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二是主体个人素质的创新,即实现主体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在我国长期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职业化倾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多以“领导”自居,垄断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利,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管理学生的手段、限制学生的途径。致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离学生的需要越来越远。因此,在当前,要摆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单纯依靠领导、教师的说教显然不够,应该使思想政治的工作的主体走向开放,使思想政治工作从办公室、讲坛里走出来,变成全社会、全体公民的一致行动。实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多元化,就是要使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不仅仅局限于领导、师长一类,而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众多人员的作用,共同把这一工作搞好,从而达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个人素质的创新,就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状况与以前相比,人格力量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强调的人格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含义,即人的品质、道德,强调的是一种现实性与理想性统一的人格。人格的力量则是指高尚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政治品德、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等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和行为的自然渗透和体现。人格力量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其自然渗透有无限的张力,不受时空的限制,能通过震撼感染、舆论传播,使人产生敬佩、信赖、亲切感。在它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心悦诚服、效仿,并能间接征服人心。因而它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比那种带有强制性并由传统的地位、职位、资历等因素构成的外加力而使人产生的敬畏感及被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