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学习目标】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2、了解溶度积的含义,知道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3、掌握有关溶度积的计算。教学重点: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引入】1、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是不是可以完全反应?2、做教材P64实验3-4,并板书与黑板上:【提问】上述实验之所以可以发生,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讲解】根据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复分解反应总是朝着生成更难溶的物质的方向进行,说明新生成的物质的溶解度更小。一、沉淀溶解平衡1、根据固体的溶解度可以将固体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学生】看教材61页表格,通过数据体会曾经掌握的难溶物和微溶物质的溶解度。2、难溶物在水溶液中总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讲解】即使难溶的AgCl等物质,也不是绝对不溶的,那么溶于水的部分在水中就是电离的,并且存在电离平衡:AgCl(s)Ag+(ag)+Cl-(ag)上述方程式实际是AgCl(s)AgCl(ag)=Ag+(ag)+Cl-(ag)的简写。【解释】上述实验产生新沉淀的原因,就是增大了Ag+(ag)或Cl-(ag)离子浓度,使得平衡向逆反应方移动。【学生】看书62页顺数第5段“不同电解质……”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反应总是朝着生成更难电离的(弱电解质)或更难溶的(溶解度更小)物质的方向进行,后者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两者的溶解度相差越大,反1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沉淀溶解平衡应越容易进行。【例如】解释下列反应之所以能够进行的原因(平衡的移动)⑴CuSO4+H2S⑵FeS+H2SO4⑶CaCO3+HCl⑷MgCl2+NaOH+FeCl3⑸Ag2SO4+NaCl⑹CaSO4+Na2CO3⑺NH4Cl+Mg(OH)2二、溶度积常数及相关计算【教师】每一个化学平衡都有一个平衡常数,比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只不过不同的反应附以不同的名称罢了。那么,上述反应同样也有一个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1、溶度积常数(Ksp)⑴表达式:如对下列反应来说Ksp=c(Ag+)1•c(Cl-)1AgCl(s)Ag+(ag)+Cl-(ag)⑵它是一个温度常数,只与温度有关;⑶溶度积常数的意义:可以简单的衡量组成相似的物质的溶解度(如AgCl、AgBr、AgI),一般越小,说明溶解度越小,越容易↓;2、离子积Qc与Ksp的关系:离子积就是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之积【学生】看书66页上面2段。(1)Qc>Ksp时,溶液过饱和,平衡向生成沉淀方向移动,沉淀增加,直到平衡状态。(2)Qc=Ksp时,已达到平衡状态,刚好饱和。(3)Qc<Ksp时,无沉淀生成。3、有关Ksp的计算(下列有的数据与教材所给数据不符)⑴换算溶解度【练习】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2CrO4=9.0×10-12,试求AgCl和Ag2CrO4的溶解度(用g/L表示)2、把足量的AgCl放入1L1.0mol/L的盐酸溶液中溶解度是多少?(用mol/L表示)(答案:S=1.56×10-10mol/L)3、25℃时Ksp(PbI2)=7.1×10-9mol3·L-3,求PbI2的饱和溶液中PbI2的溶解度。(溶解度单位g/L)。2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沉淀溶解平衡4、25℃时Ksp(Mg(OH)2)=5.6×10-12mol3·L-3,求Mg(OH)2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2)判断是否有沉淀5、将4×10-3mol·L-1的AgNO3溶液与4×10-3mol·L-1的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能否有沉淀析出?Ksp(AgCl)=1.8×10-10mol2·L-26、将4×10-3mol·L-1的Pb(NO3)2溶液与4×10-3mol·L-1的KI溶液等体积混合能否有沉淀析出?Ksp(PbI2)=7.1×10-9mol3·L-3(答案:有沉淀析出)(3)计算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判断一些碱开始沉淀的PH及沉淀完全时的PH(说明: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达到1×10-5mol/L时,视为沉淀完全)7、已知CaCO3在常温下的KSP为5.0×10-9mol2·L-2,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答案:7.071×10-5mol·L-1)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又是多少?(答案:7.071×10-4g/L)(例25℃时,Ksp(PbI2)=7.1×10-9mol3·L-3,求:PbI2的饱和溶液中的[Pb2+]和[I-])8、25℃时,Ksp[Mg(OH)2]=5.6×10-12mol3·L-3求Mg(OH)2的饱和溶液中的c(Mg2+)和PH值(此PH就是开始沉淀时的PH)?沉淀完全时的PH又是多少?(答案:c(Mg2+)=1.12×10-4mol·L-1,PH(开始)=10.4)9、实验测得某水样中的铁离子的浓度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