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探究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2.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3.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2、感悟作者对象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人的歌颂。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胡杨赞,(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从课题,我们便能知道这篇课文是在对胡杨进行赞美。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个自然段集中赞美胡杨树?(第6自然段)2、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这样的胡杨”指的是什么样的胡杨??学生反馈(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来对胡杨进行赞扬?请同学们动情地读一读。3、哪些自然段具体讲胡杨的这些特点?(345)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4、5自然段,勾画出让你动情的地方,并批注原因,同桌交流后,读给对方听一听。二、直奔重点,深入体会,积累语言1.、(1)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一个原因是什么?(眼泪)胡杨的眼泪指的是什么?(胡杨流出来的汁液)一般认为,一个人好1流眼泪是懦弱的表现,那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的眼泪?它千百年来,无人关照,当它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胡杨流眼泪是为了继续生长,体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实际上胡杨眼泪就是胡杨碱,它能消毒杀菌。你认为胡杨的眼泪是什么样的泪?(坚强不屈的泪)这段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2)一起来读一读它的顽强。2.、作者还钟情于胡杨的什么?(长相)哪一个词概括了胡杨的长相?(惨不忍睹)这个词写出了什么?(突出了胡杨长相特殊)这么丑,这么难看的胡杨,作者为什么还钟情于它?(胡杨的丑是千百年来抵御风沙形成的,这丑,是对生命的呼唤,是对生命的渴求)这段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着这么一副丑样子的胡杨,却被维吾尔族人称为“托乎拉克”,意思是“美丽的树”。那么,它的长相与生存环境有联系吗?大家想想,植物生长都需要什么?(阳光、温度、水分)而胡杨的的生长环境却是怎样的?课件:(干旱的荒漠……一天天长大。)理解“锦衣玉食”和“粗茶淡饭”锦衣玉食:华美的衣服,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课文里指植物有良好的生存环境。粗茶淡饭:指简单的、不精致的饮食。课文里指胡杨生存环境恶劣。(1)胡杨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为了抵御呼呼怒号的风沙,胡杨只能把根扎得深之又深,只能弯下腰身,所以,(课件)(导读: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漠漠黄沙之上;)(2)为了节约那极其有限的水,它只能适应环境,尽最大努力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课件导读:它的叶形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边缘常呈现锯齿状,它的叶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3)胡杨每一根扭曲的枝杈都显露着成长的艰辛,每一片晦暗的叶子都是它无声的、不屈的呐喊,所以,人们称它为“美丽的树”,不是指它的外表,而是在赞美什么?(板书:顽强的生命力)(4)把自己的体会送入文中读一读。过渡:就是这样的胡杨!请同学们再读“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多2媒体)4、作者对胡杨情有独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第七自然段。(1)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它的树干木质坚硬……从来没有索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