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VIP免费

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_第1页
1/2
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_第2页
2/2
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师生对话,是以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和信任为基础的沟通与合作;生生对话,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集思广益、畅通无阻地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乐趣、发现美。那么学生能否和文本作者对话,去解读他们呢?我们渴望了解你——知道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与你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印证。其实“一切皆有可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与课文作者“面对面(FacetoFace)”地对话、沟通。下面就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请看下面的教学课堂实录片段: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时空隧道?”生:(哗然一片、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师:(请一位同学谈一谈自己对时空隧道的理解。)师:通过时空隧道我们可以停留在任何一个年代,可以去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时空已变小,人与人的交往已经没有时空限制。那么我们要和杜甫面对面就成了可能。现在我们便创设两种情境和杜甫先生对话:一、杜甫先生通过时空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二、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通过时空隧道去拜访杜甫先生。学生顿然觉得很有意思,很快地投入到了这种饶有兴趣的活动当中。这时我便很自然地加入到了他们的交谈之中,惊喜地听到了学生的奇思妙想:“他来到现代社会,看到小康住宅楼拔地而起,肯定会感叹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杜甫回去的时候,我们给他带去现代社会生活的剪辑。”“到唐代后,我们看到由于安史之乱导致民不聊生的惨状?“我们能否带着摄象机去唐代,记录下杜甫的生活状况?”“我们要在茅屋为秋风所破当天去,亲身经历杜甫的遭遇;我们要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前一天去和杜甫先生促膝而谈,共谈天下大事。”“还要请杜甫先生给我们讲一讲他是如何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课堂一时显得有点混乱,但此时此刻我却喜欢上了这种“乱”。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教室”才变成了真正意义的“学堂”,学生学习的天堂。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我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时。我不禁为学生喝彩,“我佩服他们的非凡想象力!”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仍旧讨论不休。那么,学生既然有这么多想法,就让他们用笔写下来吧。这样凌乱的思维也才会条理化、系统化。第二天,我看到学生交上来的小练笔,真是喜出望外。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又发展了扩散思维能力,激发了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何乐而不为呢?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与作者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到杜甫在“安史之乱”这一特定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共鸣,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感的积累。教学活动从而变成一种心灵的对话,灵魂问答的关系。学生走进了杜甫的心灵深处,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了“诗中圣哲,笔底波澜。世间疮痍,民间疾苦。”的真正内涵。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尝试性地让学生与作者对话,学生兴趣盎然。例如我在《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设计了“巧遇柳宗元”表演课本剧的环节,这一设计一提出,马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纷纷讨论、揣摩(由于农村学生能力有限,不能即兴表演,我就在课外活动的时候指导他们进行排练),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艺术加工,不仅淋漓尽致地表演了柳宗元当时的孤独寂寞的感情,还尽情地抒发了自己陶醉于优美的山水风光的感受,大叹此处环保佳、风光宜人,甚至有同学还劝慰了柳宗元一番。对话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途径和依托。只有对话,才能体验;只有体验,才能生成;只有生成,才有发展。对话,是新课程语文教学之核。阅读不仅要读课文,还要把自己读进去。“与作者对话”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