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王纪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期,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至少应具备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静的心态。古人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很容易迷失自我,思想浮躁。如果教师不能潜心静气,就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带来无尽的困惑、迷茫和焦躁,甚至将这种浮躁之风传染给学生,贻害无穷。如何拥有宁静的心态,我想,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以苦为乐,爱岗立教,立志献身教育,树立终身从教、爱教乐教的坚定信念。高的境界。教育岗位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作为教师,需要具有一种高远的境界,这是一种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境界,是一种能够克服狭隘、超越自我的境界。这种境界既体现在对教育事业、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上,同时也体现在对教育工作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行动上。高远的境界不仅能激励我们执著地追求,更让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感受到教育事业的瑰丽多姿。爱的胸怀。教师是一项充满爱的职业,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是这项职业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爱是成功教育的前提,也是激励教师干事创业的原动力,教师要用爱去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关心、爱护、激励、赏识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要像阳光一样撒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深切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同时也能够把这种爱传递给周围所有的人。只有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每位老师都要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爱心,扎扎实实做好教育工作,对他人、对社会时刻怀有一种博爱,对孩子、对学生时刻怀有一种大爱,充满激情、满怀爱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成为新时期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师德高尚。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对教师职业、教师人格与职业道德的最生动的描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新时期,人民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明确的要求。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每一名教师都要把这些要求作为座右铭,牢记在心,深刻领会,自觉遵守,“以德立教、以德育德”,争做新时期高尚师德的引领者、践行者,争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勤于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出现。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本领,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才能在学生面前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海洋,才能带领学生尽情遨游,并且赢得学生由衷的敬仰。因此,教师一定要带头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以学立志,以学正德,以学养心,以学增智,终身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自己锻造成为与时俱进的、适应新时期教育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才能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贡献。勇于创新。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位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教师既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更要勇于创新,争当创新型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在终身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勇于探索、敢于批判的精神,把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善于综合的能力完美融合,创造出促使教育教学不断更新变革的教育科研成果,以一种常新的方式带领自己的学生在人类知识和文明的精神殿堂里探索,使学生最大限度得到个体的成长。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用无私的师爱照耀学生的心灵,用高尚的师德塑造学生的品格,用渊博的知识点燃学生的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生命之花就会在教育事业这块热土上绽放的更加绚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