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张志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普通教育的任务通常由实施普通教育的学校(称为普教性学校)承担,普通教育学校分为普通基础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均实行全日制教学。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教育、职业高中教育、技工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职也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指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历教育是与招收在职职工边工作、边学习的函授、夜大、职工大学等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相对而言的。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知识,包括职业道德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学历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包括两部分内容:1、职业学校教育,即学历性的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2、职业培训,指按照职业或劳动岗位的要求,以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是非学历性的短期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我国的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根据实际情况,也将职业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一、理解搞好普通教育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是进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地前提。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这已被发达国家的无数事实生动证明了,在我国的历史中也不乏先例,现阶段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量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更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性人才。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专业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次,众多的家长和莘莘学子把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看作是谋求幸福人生的唯一主要途径,已经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许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识之士,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不断学习,不懈追求,同样使生命绽放异彩。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将人才分布到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才符合生命多样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通过发展职业,一方面可大大缓解“学龄人口高峰”问题的压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可以使那些游离于普通教育关注之外、家庭的经济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群有了另一选择。对于部分贫困家庭,如能只承担很小的费用,就把子女培养成与“纯”劳动力相比能有较高收入的职校生,将是他们能接受的出路和选择。从这一角度来说,发展职业教育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宗旨。第三,职业教育是一个人的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一个人即使本科甚至硕士、博士毕业,其职业生涯也未必一帆风顺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生产的技术基础不断发生变革,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此前的一次终结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用工需求及择业需求,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已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当前,“终生教育”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学习型社会”也不再仅仅是“官样文章”,而是已经成为许多求职者、从业者在选择就业地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