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音乐知识与欣赏VIP免费

音乐知识与欣赏_第1页
1/2
音乐知识与欣赏_第2页
2/2
音乐知识与欣赏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与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相比,音乐更能直接地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呢?我认为要充分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用音乐的语言(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来获得准确、细致、真挚的情感。一、音乐欣赏要渗透其创作的背景知识音乐欣赏不光在音乐形式方面获得审美愉悦,同时也应把注意力放在音乐创作的内涵、作品本身的体验上,充分挖掘音乐创作的背景,让欣赏者积极调动自己全部心理功能,对音乐进行全面综合、本质的体验。音乐欣赏是一次“灵魂的温泉浴”,足见其评论者对音乐欣赏的认识与感受。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时,我们除了让他们欣赏到其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的豪迈或委婉、细腻、流畅的旋律外还应让他们了解其音符以外的内容。如:作者的生活时代、人生经历、以及作品创作的来源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作品真正的解读,让他们从内心融进作者的思想,去用心、用情来捕捉、聆听这首乐曲去所表达的心声,也只有这样才是对作品对作者的尊重。达到欣赏的目的。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的<<致爱丽思>>时,首先我利用各种媒介让学生对作者、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路德维希·凡·贝多,祖籍是荷兰,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他27岁双耳失去听力。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他的绝大多数音乐作品都是在耳聋之后创作的,这需要何等坚强的意志啊!<<致爱丽思>>这是一首充满温柔气息的钢琴小品,原曲是贝多芬献给他的女学生特雷泽的,命运对于贝多芬是那么的不公,但他却能创作出主题如此温柔、亲切的作品,真挚的倾诉发自心底,流露在每个乐句,使人不自觉地进入美好境界呢。使人的心灵因为音乐爆发出火花。在课上我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在了解作品的同时认识到作者伟大、苦难的一生。让他们感知到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了世界。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伟人、解读伟人、学作伟人,让他们去热爱生活、热爱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想我让孩子们的这一认识远远超越了只是一味的简单聆听一首音乐作品的意义。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对内心予以洗涤、感染、升华。二、用音乐知识的元素去欣赏音乐如何亲身感受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呢?我认为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知识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我们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音乐知识涉及到许多的元素,它们是作者传递情感的载体,正确分析把握音乐知识的元素。如:曲式、音高、音速、节奏、旋律、调式等,在乐句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和碰撞,是深化学生对作品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中理解作品的主旨。如在欣赏《致爱丽丝》应带领学生一同聆听、分析,整曲分三段ABCA回旋曲式,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其一是带有莫扎特风格的明朗、欢乐情绪的音调,在C大调上呈现;其二则建立在低声部的6持续音上,色彩暗淡,节奏强烈,表现了孩子气的烦恼情绪。但这两个插段都比较短小,通过一连串的快速音型很快又引回到开始时那个朴素的旋律,其中主题与插部的音乐特征,它形象单纯,旋律温柔动人;我根据音乐旋律、节奏、音速变化,适时解说。《献给爱丽丝》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然后,转到C大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音乐知识与欣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