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摘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游戏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美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传统民间的幼儿游戏是基于本民族本地区文化背景的游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娱乐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对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从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民族文化教育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缺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国家政策法规,幼儿园课程环境建设,家园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传统民间游戏的开展,以求更好得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关键词:传统民间游戏;民族特色;幼儿游戏;幼儿教育;一、引言(一)问题的提出回顾学前教育发展史,我国的幼儿教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几百年里国人不断从老一辈教育家的思想中汲取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并努力研究分析国外教育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渴求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网络各种电动玩具冲斥着家长和教师的视野,幼儿经常接触的也是米老鼠、钢铁侠等这些外来的游戏产品。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的跳格子、跳皮筋、跳绳等传统游戏似乎与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令人堪忧的是,在幼儿的生活世界中游戏已经被部分忽略了,父母们更多关注的是幼儿的教育,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逐渐的取代了给予幼儿更多游戏时间的地位。幼儿园专门开展传统民族特色游戏的活动更是让人难觅踪影。(二)我国幼儿游戏开发中民族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1.相关政策法规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我国,国家相关部门没有对幼儿园中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相关的明文规定,教育部门没有设立相关的机构促进传统民间游戏的开发,并寻找将传统民间游戏开发与文化继承将结合的途径。国家课程建构中也没有提到幼儿园的课程构建中要将这部分内容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家更没有对文化继承提出明确详细的规定。这也成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对民族文化教育忽视的直接原因。2.教师教育理念的局限在幼儿园中,由于教师队伍参次不齐,大多数幼儿教师缺乏既能反映当地幼儿特点又能适应本地文化的幼儿课程理论体系。由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以及日常工作任务的繁重,再加上缺乏自主构建园本课程的理论体系,让幼儿教师对所谓的专家、学者产生了很大依赖,仅仅指望着他们开发的课程在幼儿园的应用,而教师自己却不注意开发民间传统游戏的新玩法,不思考民族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继承与发展。故在我国大多数的幼儿园中,很难在幼儿园的环境设计,教材内容设计以及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看到民族文化的影子。3.家长对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意识不足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教育幼儿的责任自然就落到了幼儿教师的身上,这种教育责任的转移使家长忽视了平常对孩子应有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也使家长们仅仅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不少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幼儿一出生就设计好了孩子的发展道路,他们希望幼儿能够按照他们设计好的发展道路成长,而忽视幼儿时期孩子游戏的天性。(三)研究的意义1.传统民间游戏对我国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学前期”是特殊的“游戏期”。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工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早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和信条。因此将优秀的适宜幼儿发展的传统民间幼儿游戏引入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游戏是指具有童趣、蕴含童真,能够激发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特色游戏,它能让幼儿根植于特色游戏土壤的熏陶,又能让幼儿有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所构建的童话世界。将民族特色的幼儿游戏引入幼儿教育当中,旨在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浩瀚的大海中汲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能激发幼儿优秀品质的内容,通过多种游戏手段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深化我国教育改革,达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并通过民族特色的幼儿游戏培养幼儿的民族特性,让幼儿成为有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人。2.开发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