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语提高阅读效率-----我的《北大荒的秋天》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背景分析】《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主要是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考虑到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因此课前我布置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降低了他们理解课文的难度,将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主要定为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到北大荒天空的美丽。【案例描述】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有谁了解北大荒?学生介绍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现在它的变化可大了,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板书:北大荒的秋天写“荒”字时提醒连草都死亡了,中间是个“亡”字。(课后反思:在写“荒”这个字时,强调了草字头,连草都死亡了,将生字的教学贯穿在各个教学的小环节,学生学得也很轻松。)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词第一行: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第二行:燃烧山岭几缕摇铃第三行:抖动波纹大豆茫茫第四行: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请学生分行读词语(1)学习第一行:仔细观察,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表示和颜色有关的词语,以“银灰”为例:像银子一样的灰色就叫做银灰“血红”表示红色,联想到鲜血;“橘黄”表示黄色,联想到橘子;“金黄”表示黄色,联想到金子。你能再说几个这种类型的词吗?自己在课后练习3中写两个这样的词语。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中能读好吗?(课后反思:积累一些和颜色有关的词语,是本课课后练习里的训练点,在《补充习题》的配套训练中也有出现过,学生说出了很多,如果此时,老师再出示一些,再让学生记下三四个这样的词语在书上,这样训练就更扎实了。)指导读好长句子: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2)学习第二行:“铃”和“岭”要注意音节相同,声调不同。(3)学习第三行:注意:“豆”和“抖”的读音(4)学习第四行:第四行都是四字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概括出了天空、小河和原野的特点。3、齐读生字词同学们可真厉害,我们一起来记住他们吧!三、读课文理脉络1、扫清了词语的拦路虎,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棒!一会请你把自己读得最棒的那一小节读给大家听!2、学生展示自己读得最棒的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后反思:在读课文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把自己读得最棒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展示,但从观察他们准备的过程来看,这属于自我学习,对于那些平时就不愿意读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过程就缺少了可控性。因此我想如果利用小组合作,在小组中按安排一名读书能力强的同学检查组内同学读书,这样就变成了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了。)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出示最后一小节板书:美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北大荒的哪些景色?生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北大荒的秋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呀?2.指名读第一小节。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是的,落叶就是秋姑娘带给我们的信呢!送给大家一个成语: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谁能带着这美好的感受再读第一小节?五、学习第二自然段9月,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那儿的天空美在哪儿呢请默读第2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