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开展网络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笔者根据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阐述了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分析了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以及网络英语阅读的介入优势,提出了几个网络英语课外阅读的策略,包括指导英语阅读方法;任务驱动提高课外阅读效率;评价驱动,营造课外阅读氛围。【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网络课外阅读一、研究背景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对于三年级为英语学习起始年级的学生,小学毕业时应完成二级目标。二级目标对于读的具体要求是:“能够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和短文。”可见,小学生阅读材料必须包括故事和小短文,教师应该讲解概念并且补充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二级语言知识目标中要求“小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如天气、食品、服装、家庭、学校、节日等。”可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小学生除了掌握相关的单词和基本句型,还应该能够阅读和理解与上述相关的故事和短文。二级目标对于学习策略目标的要求是:“小学生尝试阅读英文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可见,小学阶段应该为小学生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我们学校是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因此对小学毕业生的要求就需要完成三级目标而三级目标对于课外阅读就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能够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四万词以上。”上述可知,课外阅读是必需的,我们应该从小学阶段,特别是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英语课外阅读。二、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英语,通过观看、阅读等方式,增加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课外阅读通过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英语信息输入,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接收、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英语的联想、想象、判断和推测能力,增强语言分析能力,丰富英语词汇,强化语言知识。(二)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一项课程目标。学生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的协同参与,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阅读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的书刊杂志,观看网络及电子读物。实践表明,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亲身去体验、感知,汲取自己有用的知识,有利于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这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理念。三、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应该说是比较严峻的,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现实中的小学英语课上,老师比较重视词汇和句型的教学,因为事实上小学英语教材中只有很少能够称得上短文的阅读材料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语篇理解能力不仅遭到忽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关注的重点还是某个单词和句子的意思、阅读理解的题目是否正确,而缺少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应试目的性强,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大部分教师仍然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讲解,没能为学生拓展阅读材料,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进步缓慢。第二,适合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缺乏。可以说,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小学英语阅读市场薄弱。现在的英语阅读材料林林总总,但缺少适合小学生英语水平和心理特点的阅读材料。另外,无声的书面阅读材料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也不是很适合,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限,碰到生词会束手无策,通过查字典只能了解意思而已,根据音标拼读存在困难,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第三,网络英语阅读资源介入不多。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学习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现在网络英语阅读资源在小学英语学习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不强。其实,网络中蕴藏着丰富的、适合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资源,集趣味、知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