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一、什么是学习动机?•二、动机如何产生?•三、学习动机的分类及成分•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五、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六、培养与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在学生的眼中,学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烦恼的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进行的调查表明,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占8.4%。•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从学生本身来看,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会不会学,二是愿不愿学。•一、学习动机的内涵与功能动机是是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动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具有如下功能:1,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功能;2,动机对活动具有指引功能;3,动机对活动具有维持与调节功能。他为什么向前爬?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一、什么是学习动机•具体到学习上,动机如何起作用?1,学习动机决定学习方向。2,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进程。3,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二、动机如何产生?•动机的产生依赖两类因素:因素1: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要”不一定导致行动。因素2:诱因。能够激发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都可成为诱因。需要行为目标动机直接动力原动力诱因激活个体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只有需要和诱因结合,才能成为实际活动的动机。三、动机的分类•一般来说,动机通常被分为两类: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指由某种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是在外界的要求或作用下产生的。例如:为了获得好的分数、或为了避免家长的责骂而学习。内部动机: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例如:儿童从事游戏、体育爱好者从事体育活动等。区别:联系:外部动机短暂易变内部动机稳定持久内外动机可以共同存在内外动机可以互相转化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关系孩子在为谁而玩•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实验]心理学家德西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道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实验者在这一阶段是否继续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程度的指标。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德西效应[分析]1、动机的激励作用。2、内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3、从长效来看,内在动机优于外在动机。1.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动机2.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去,但你不能使他一定要喝水”。[启示]认知内驱力: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以求知作为目标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其根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心。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需要。奥苏伯尔:•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是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后期和青年期),附属内驱力在强度上会逐渐减弱,而且开始从父母、老师等长者转向同龄伙伴,并且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强度则会逐渐增强。•思考:对于学习成绩差且不愿学习的学生怎么办?吻猪的故事•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学校里,有一位老师调任,担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班里的孩子很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