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工作总结报告20XX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坚强领导下,以49项重点工程(工作)为抓手,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列入省、市考核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系统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99.26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40.12亿元。完成客货运量17551万人次、19325万吨,周转量108.4亿人次公里、140.7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5%、13.9%、11%和16%。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696万吨,同比增长7.8%;其中沿江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059万吨,同比增长14.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8万teu,同比增长3.4%。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2万人次,同比增长40.74%。公交完成客流量4.11亿人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常溧高速、沪宁高速青龙互通工程有序推进,分别完成投资7.96亿元和1.31亿元。241省道金坛北段建成通车,104国道溧阳改线段主体工程完工,122省道常州东段开工建设。牵头推进东大门建设和交通西进,完成潞横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金武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改造桥梁46座。常州港录安洲码头1号泊位竣工投产;锡溧漕河常州段、丹金溧漕河金坛段建成通航。配合建成宁杭铁路溧阳段。常州汽车客运北站主体封顶。工程项目交工合格率100%,竣工验收优良率100%。全年筹集各类资金85亿元,有力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二)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一是全力保障重点运输。确保煤、粮、油、矿等基础生产生活资料运输,圆满完成第八届花博会的运输保障任务。收费公路节假日免费放行小型客车52.6万辆。交通“绿色通道”减免车辆通行费19.5万辆次。二是重点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全市新辟公交线路30条,优化调整52条,延长服务时间25条,新增公交车339辆,西林公交枢纽建成启用,市区公共交通出第1页共5页行分担率达到26.8%。完成1043个城乡客运公交站棚的建设。溧阳公交与常州公交实现刷卡互联互通。加快常金交通一体化进程,开通“常金快车”和“常金巴士”。开通常州和江阴、常州和无锡之间的毗邻公交。新增500辆出租汽车,建成启用3个出租车服务点和20个出租汽车驾驶员休息点。三是加快推动运输服务业转型升级。完成15条客运班线的公司化改造,全市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比例达82.7%。服务支持物流业发展,加快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全市有3家企业纳入甩挂运输省级试点,新增牵引车30辆,挂车32辆,中国物流常州分公司被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项目。市政府与东航江苏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东航常州基地筹建工作有序推进,常州机场新增东航驻场飞机2架,启用镇江候机楼。(三)科技信息化和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成立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完善运行机制,实现交通运输全行业、全天候集中监管和指挥调度。“智慧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车、出租车、公交车以及执法车的卫星定位设备安装率达100%。智慧公路“云计算”平台完成搭建,常州公交erp管理系统全部上线运行。96196交通运输服务热线完成升级改造,日均受理各类电话超过6000个。“常州X8226;行”交通公众服务软件和常州“掌上公交”正式发布启用,交通出行进入智能时代,出租车电召成功率提高到75%以上。6个项目通过省级科技鉴定,常州公交与东南大学合作的“地面公交高效能组织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移动模架混凝土墙体施工技术”成为国家工法。“低碳交通”建设取得新成效,“低碳航道”被列为全省7个主题性低碳、绿色、循环项目之一;建设、养护工程中广泛使用温拌沥青再生、桥梁智能张拉、抗裂性水稳等新技术、新工艺,有力推动了交通节能减排。目前我市公交、出租车清洁燃料比分别达30%和96%。(四)行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一是创新行业管理机制。大力实施“五项执法行动”,积极做好《XX省道路运输条例》的宣贯工作,提请市政府出台了第2页共5页“进一步促进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和“进一步提升市区出租汽车服务质量”等政策文件。在全省首推出租车驾驶员休息休假制度,3546名驾驶员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