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专题指导】自然是美好的,春花秋月,高山流水,总是那样诗意地招引着人们走近她,亲近她。每一次亲近自然,都有一种新的感动,灵魂里总有一些真实的东西在流露;每一次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平和沉静。自然是神奇的,宇宙万物各不相同: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是花,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同样是下雨,春雨多是“随风潜入夜,润无细无声”,如牛毛,像细丝;夏雨则来势凶猛,电闪雷鸣,倾盆而泻,水流成河;秋雨多与萧瑟秋风相伴,淅淅沥沥,所谓“秋风秋雨使人愁”……你也许曾无数次为之驻足留连,却遗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们尽情抒写。大自然充满了美,许多作家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文笔瑰丽,手法多样,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带给我们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做到写景如在人耳目,状物要逼真传神。具体说来,要注意一下几点:1.抓住特点,描写有序。景物有远景有近景,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我们在描写景物中,要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或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先总写后分写;或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气味……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故都的秋》一文,紧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征,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特定时间(20世纪30年代)、特定地点(故都北平)、特定季节(秋)的特色景观。2.移步换景,勾画描摹。观察景物时,观察点如果是固定的,我们可仰视,也可俯瞰;可近观,也可远眺,这就是定点观察。观察点如果是变换的,可以边走边看,把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观依次描写下来,这是移步换景。对于同一景物,我们还可以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这样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反映景物的形貌地势,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要把看到的景观描摹下来,可以从大处着笔,就像画家写生一样勾画出景观的大致轮廓,让人对景观有个整体的感受和印象;也可以对某一具体的景象,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以展现浓郁的地方特色。3.动静结合,妙用修辞。为了增强形象可感性,可将动景写成静景;为了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可以把景物的静止状态写成动态,化静为动,写出景物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由眼前的景观写到记忆中的类似景观,写到自己想象中的景观,可以将虚像写成实景,将实景写成虚像,自然会将读者带入一种美妙的境界。要尽可能选用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形容词,生动地描绘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绘形、绘色、绘声,写出景物的独特丰姿和神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情感渗透和灌注的风景,只是一幅没有生气的画面。“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有情,景才会生动,才会有声有色;有景,情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应做到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感要贯穿全文,成为一条隐于文中的感情线索,这样的文章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和艺术的魅力。【文题点拨】文题一: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也可选用下列题目。却道天凉好个秋/霜叶红于二月花/萧瑟秋风今又是/秋实/校园的秋/故乡的秋点拨:虽然同是以“秋色”作为描写对象,不同的题目各有侧重,既可以抓住温度变化带给人的感受的变化,也可以抓住秋天丰富的色彩做文章,还可以抓住果实累累的收获景象突出秋天有别于其他季节的美好景色。景物应是人化了的景物,必须景中有人,情自景出。由于各人构思不同,写景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突出地方特色,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文题二: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请你以“街心花园”“校园月夜”“听取蛙声一片”或“稻花香里说丰年”为题,也可根据所观察的其他景物自拟题目,写一篇景物观察笔记。要求抓住景物特点,作具体描绘。点拨: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的描写。描写景物,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要写出特色,就要注意观察以下两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