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的班集体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的我,在平凡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度过了12年,在与性格迥异、天真活泼的少先队员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地尝到了辅导员工作的酸甜苦辣。我坚信,在广阔无垠的教育星河里,我虽算不上最亮的一颗,但我愿以萤火之光,终生为队员们闪烁!一、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中队。一个中队,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少先队员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它便是温馨的,温暖的。那么我是如何努力来营造一个温馨的中队的呢?1、偏爱后进队员在中队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中队“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队员,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我们的中队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队员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中队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队员参与中队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2、严爱优秀队员优秀队员,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秀队员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队员,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秀的队员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少先队员,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3、博爱中等队员中等队员往往是一个中队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秀队员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队员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中队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队员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二、实施自我管理,培养管理能力。中队的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少先队员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少先队员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少先队员自我管理体制,为少先队员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队员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队员、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当然,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中队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队员、中队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少先队员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少先队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1、建立值日队长制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队长,中队中的一些常规事情由值日队长全权负责,中队长协助工作。值日队长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队员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记载《队务日志》,检查队干部的工作情况。并且每位值日的队员要作值日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这样每位队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一换位体验使队员们能更好的进行沟通,让大家都有机会管理中队,提高每个人的管理能力。大大地激发了少先队员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我们的中队也日趋团结。2、民主改选队干部为了使更多的少先队员有当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个少先队员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队干部把事情做好。我采取队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队干部从队员中间选举产生。由少先队员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少先队员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少先队员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少先队员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队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日班长管理中队,负责文娱、体育、劳动、学习等各方面的工作,并记录工作情况。3、事事落实到个人明确每位少先队员在中队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少先队员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少先队员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少先队员都可以在中队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队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我在中队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它包括队干部管理人人参与制度、值日队员管理制度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