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合作、交往及团体动力的作用(1)、倾听:形成尊重与信任的精神环境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人格、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信任每个同学都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各种意见及看法。对学生的谈话表示关注和兴趣,了解学生话语的内在含义。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实现陶行知先生提倡的五大解放。(2)、交流:形成理解与沟通的人际关系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沟通和交流中,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亲和力。交流的内容是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这中间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习一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交流的过程是排除障碍,促进每个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成功的过程。(3)、协作:互助与挑战是创新心理生成的条件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相互协作,在互助中有挑战,在挑战中体现相互激励,从而促进探索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身发展的动力。合作学习过程是为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产生的互帮、互助行为。在教学实验中发现,取得成功的合作小组成员,都认为同伴的帮助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合作学习活动明显表现出共同努力的特点,同学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靠、相互信赖的关系。研究进一步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即使他们之间成绩具有显著差异,学生也会认为他们的水平、能力是相近的。这种认识会引起一种平等的自我评价,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使思维活跃。教学实践还发现,学生在成功的集体与在不成功的集体中,对自己的成就会有不同的评价。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更能激起个体成就动机的追求。(4)、分享:体验与反思是思维生成与提升的途径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课上,通过在分享每个同学成功的愉悦中反思自己,扬已之长,补已之短,增强不断完善自己的信念。从相互分享成功之处,由结伴效应产生新的想法和做法,在相互学习中促进合作精神,使创新人格不断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