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重点、难点:理解《游子吟》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学过程:一、谈话,整体感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唐代诗人孟郊在他50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CAI出示诗句,谁能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指名读,齐读)二、品读,感悟真情1、师:大家都有诗人的气质,慢慢地,缓缓地,读出了诗的味道。从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是呀,就因为有一次孟郊要远行,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令他难忘,他才写成了这首小诗。让我们快乐地来自学课文的1、讨论交流: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哪里?用“——”划出“母亲对儿子关爱”句子。2、(温馨提示:交流可以这样说:我划下的句子是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根据交流发言,出示相关句子3、(1)“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句话中那个词语写出了母亲对孟郊的关爱?你能读好这个词吗?指导朗读(2)造句练习我生病了,妈妈忙着——我肚子饿了,妈妈忙着——我上学了,妈妈忙着——4、出示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1)根据交流引导:“一针针一线线”,从这个词语中感悟到了什么?适时讲民间习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归期就会延迟,母亲把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是为了让儿子早点归来)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指名练习朗读,师评价。(2)“夜深了”从这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夜深人静,怎么读好这个词语(3)你们能把这句句子读好吗?指名读,齐读。师:读得真好。母亲把她的爱都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到了衣服上。她一边缝一边会想什么呢?CAI出示“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①哪位女同学做做孟郊的妈妈,读好这句话。评价(要读出担忧,牵挂之情)②后面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4)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让我们用担心的语气读好这一段。(齐读)这段话写出了诗中哪几句话的意思呢?出示古诗,读诗句。过渡:衣服缝好了,这时,天已经亮了。母亲把衣服放进孟郊的包袱里,把他送到郊外,母子两人,依依惜别。5、CAI出示图片,交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两名学生表演对话。(1)叮嘱的话语有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CAI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读读这句话,交流,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填空练习,母亲怎样地说?交流后师总结:是啊,爱子之深,思子之切,你能通过朗读体会出来吗?(2)听了母亲的话,孟郊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什么叫“湿润”?为什么孟郊的眼睛会湿润?师总结:是啊,这是不舍的泪,担心的泪,愧疚的泪!母亲年纪大了,多么需要儿子陪伴在她身边啊,孟郊却不得不远行,谁来读好这句话,练习朗读。(3)师:这真是——CAI出示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了文章,再读这两行诗,你懂它的意思了吗?课文中找找,哪些句子是写这两句诗的呢?(4)师总结: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为远走他乡的儿子做衣服,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只怕儿子回家迟了。一边想象一边用你的真情去读好这两句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过渡:孟郊告别了母亲,满怀着母亲的希望和恩情,独自上路了。你们知道他干什么去吗5、CAI出示图,他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小草时,出示词语“生机勃勃”,什么叫生机勃勃?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样生机勃勃?)又想到了什么?出示内容引导学生说因为有了阳光雨露的沐浴才会长得如此有生机。看到此情此景,孟郊不禁写下了CAI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师: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这两句诗的意思就在课文的第三段,自己读读,说说哪几句话就是写这两句诗的?根据交流出示第三段内容,练习朗读。解释:“寸草”就是“小草”,“春晖”就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