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颍东区铁二处学校高明【摘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就当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作了阐述。【关键词】行为习惯榜样爱心活动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作为老师的我们,仅仅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学生日后能适应社会,我们要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成长,还将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铁二处学校地处阜阳城乡结合部,生源大部分来自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等。我们六四班总人数61人,其中进城务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就占到了40多人,学生由于家长素质、社会环境等诸多原因,大多数孩子存在以下问题:1、文明礼貌缺失。2、不思进取,学习目标不明确。3、缺乏亲情关爱,不懂得关心别人。4、成绩普遍较差,逆反心强。5、性格内向、孤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6、缺少集体思想,以自我为中心。俗话说,好习惯成就未来,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我们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来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一、以榜样示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时代就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因为儿童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以榜样引路,弘扬文明行为,抑制不良行为,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名人示范。名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我利用班会时间,请学生把自己搜集的名人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与大家交流,班会后,写出心得体会,他们以名人为榜样,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老师示范。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比如: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早晨7:40、下午2:20到校读书读报,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也做到从来不迟到;卫生大扫除时,我也和学生一起忙着擦玻璃,学生看到老师以身作则,他们干得也更加起劲了。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3、学生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可望又可及,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我在平时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们班班长高雪同学就可以算是全班学生的偶像了,是同学们身边值得学习的一个好榜样。我记得在投票选举新一任班委时,全班61人有58人投票选她,很受学生拥戴。让这样的同学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二、用爱心架桥,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社会学家说:“没有爱就没有人类。”医学家说:“爱是无以伦比的养料。”教育学家说:“教育之没有亲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爱”在德育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显得十分重要。与学生的交流是教师一门爱的艺术。适时的与学生交谈,是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学生有了好的行为习惯时需要交谈;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也需要交谈。本学期开学之初,我们班张玉文同学的父母找到我,说年后家里丢了1000元钱,让我调查一下孩子偷拿家里钱的事。后来我找几位学生单独问话,又和张玉文进行了交谈。得知此事确是张玉文所为。我当时就觉得事情已经不是钱的事了,如果处理不当,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会有极大的打击。因此,我又找到张玉文,经过和孩子推心置腹的交流后,她承认了错误,保证以后要改正。我和孩子达成协议,我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改变家教方式,孩子则向家长承认错误。一次好的交谈,就是一次爱心的传递,如春风吹绿杨柳,如桃花蘸水而开,往往能收到“润物细无声”之妙效。三、以活动引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的、反复的训练中形成的。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注重从多方面借助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