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存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有着巨大优势,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并且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1、容易流于呆板僵化现在出版的教学软件能够被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主要是PPT、方正奥思、3D动画等,教学软件的开发还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即使一批教师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制作,而成型的东西往往时间一长就易流于僵化呆板。2、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传统的备课,有参考书、备课本、笔就够了,而多媒体教学则需用微机。多媒体教学要求不仅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精神,而且要结合微机的特点来编制电子教案;不仅要输入文字还要收集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图片或电影画面;不仅要将内容准确地讲授出来,而且还要通过微机的视听效果表现出来。因此,教师熟悉内容只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环节,而熟悉微机、掌握微机的各项功能成为多媒体电子教学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必须学习微机课,这在不远的将来,是可行的,但对于现在的尤其是年龄稍大点的教师,就有着一定的难度。他们编制电子教案的速度可能稍慢些,编制的效果也可能不能尽如心意。3、学生的想象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语言占主导地位。当然,有时也使用一些简单的图片。语言是抽象的,对于一些山水风景人物的描绘,却需要靠想象来丰富起来。读小说中对于美人的描写,往往想象这远胜于一个活生生的人。电视剧把这个人物演出来,往往让人大感失望,这不及想象中的美丽。多媒体教学中,画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收到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勿庸语言,它也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不断缩小。4、教学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美观漂亮却内容匮乏的黑板报。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但许多课件都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三大功能。而且由于课件的开发技术还不成熟,整个教学都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模式和流程进行的。因此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组织课堂活动,不能像教师一样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节奏,觉察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回答,结果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屏幕、记笔记,学生淹没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学习变得既枯燥又使人疲劳。5、学生的多媒体“排斥心理”现在的高中生还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枷锁,相对于多媒体教学,学生更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他们早已习惯了“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之下,当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他们反而不适应。在调查中,有一半的学生还认为教师这是在“偷工减料”(因为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省去大量的书写板书的时间),或不负责任。6、教师在操作运用不当在学校,不少教师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己开发制作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或是使用课本随带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将整节课从展示教学目标到课堂教学的导入,从复习旧内容到讲授新课内容,一直到课堂总结、课堂练习全部包揽到课件中。这样的课件的确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是机械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种现代化的“注入式”。这是一味追求教学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7、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不当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制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律,画面设计要科学、直观、生动、鲜明,才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体现。但由于部分教师对课件制作软件、课件制作要求不是非常熟悉、素材收集不够,将多媒体课件搞成文字教材的简单“翻版”;模拟实验、动画不符合科学原理,画面不够真实;画面构图、文字、色彩、配音等方面处理不够恰当,导致部分课件制作不够科学准确。8、技术应用水平偏低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原有课本中的内容被堆砌和罗列在多媒体课件当中,或者是在此基础上插入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仅仅实现了纸质教学内容的电子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