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方案授课者:洪淑萍班级:C一10授课时间:14周周二下午第一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清文章,“说明桥的重要性、桥梁的基本结构及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具体描述”的结构脉络。②学习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和打比方、引用、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等说明方法。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总结拓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以科学为基础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热爱和向往。【教学重、难点】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习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如何相会的啊?(学生答)齐读: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多媒体放映一组桥的图片,了解桥的样式和发展史。二.作者简介茅以升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每段的中心距或段首句,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什么?明确:全文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说明桥的重要性和桥的结构。第二部分(3—13段):具体设想桥梁远景图。四.合作探究1.问:作者作为一名桥梁专家对未来桥梁大胆想象,那么,作者设想的未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男同学齐读第5—8段明确:将来的桥梁造的又快又好;将来的桥一定造的很便宜;将来的桥造的很美,很低。2.问:桥的形态又会有哪些变化?女同学齐读第9—13段明确:将来的桥没有桥墩活着桥墩浮出水面,不是直通通的,是可以弯曲的桥,很小很轻,可以随身携带,还会出现“无梁飞渡”。3.启发学生弄清楚作者如何设想桥的“远景”,从而理清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第5—8段,侧重在现有的桥的基础上,说明如何进行完善,使将来的桥造得更快、更便宜、更美、更低、更灵活。文章由将来造桥的时间和材料,写到将来处理材料的技术以及新技术产生的低成本和更美的更好的效果,这些都有先后的事理逻辑关系。第9—13段,作者侧重于突破现有桥梁的造型和结构,作了更大胆的设想,表现了独特的创造能力,这里说明顺序,由上到下,即由桥梁的特写到桥墩的特写,照应第二段,最后再由弯曲桥、便携桥和无梁桥。由此看来,本文说明顺序是,由一般桥的改进写到特殊桥的创造,想象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很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和鲜明的创造精神,而每种桥介绍之前,又都用“将来”的句子作段首语总领下文,这样文章的条理更清晰,一目了然。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结构—层层推进。4.问:作者丰富的想象让人赞叹,老师也有一些设想:发明一种面包,吃了可以长知识;发明一种门,任意门……我的想象怎么样?(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明确:老师的想象难以实现,因为这个想象不符合科学逻辑,是凭空设想。5.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在科学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谁能结合课文中的实例,来说一说?6.问:那谁能使用某一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你周围的事物?(学生自由发言)7.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除了说明方法多样外,说明语言形象生动,请同学举例说说?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