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案学习目标:1、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对应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对应思想的妙处。2、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并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一、激趣导入。1、人与桌子的一一对应。师随机选一组问人数,再问:不用数你能马上告诉我这组由几张桌子吗?怎么想的?生1:一个人坐一张桌子,几个人就几张桌子。师:是吗?每个人对应一张桌子,第一个人对应一张桌子,第二个人对应一张桌子,直至最后一人也对应一张桌子,人数和桌子数是一样的。2、树和花的一一对应。师:学校的教学楼前有一条路,为了美化环境,打算给它绿化。是这样种的:先种1棵树为了好看再配上1株花,依次交替种植。讨论3种情况下,树的棵树和花的株数那个多。(第一种树和花一一对应一样多;第二种最后一棵树没有对应的花,树多;第三种最后一株花没有对应的树,花多。)师:像刚才的人和桌子一个对应一个,树和花一个对应一个,我们在数学上可称为“一一对应“(板书)3、手指与间隔的一一对应。师出示手掌图片,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看看能夹多少枝笔?怎么回事呢?引发思考,引入“间隔数”。这个“空”,数学上称为“间隔”。从图上容易看出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要在每个间隔处夹1支笔,知道了间隔数,就知道了笔的枝数。师:这里什么和什么是一一对应的?生1:手指和笔一一对应。生2:手指和间隔一一对应。(师:笔放在间隔的位置上,手指和笔一一对应,也可以说手指和间隔一一对应)6根手指能加几枝笔?为什么?(有5个间隔)假如有100根手指,还是这样,每相邻两根手指之间夹一枝笔,一共夹了多少枝笔呢?(课件)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生2:100根手指排成一行,就有99个间隔,所以能摆99枝笔。师:你怎么知道有99个间隔呢?生3:5根手指有4个间隔,6根手指5个间隔,所以,100根手指就有99个间隔。师:你从简单的数据中总结出规律,并应用到复杂的数据中。真了不起,这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思想是我们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生4:你看,从头开始,一根手指一枝笔,一根手指一枝笔,最后这根手指后面没有了笔,所以笔的枝数比手指的根数少1,一共可以夹99枝笔。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师:尽管数变大了,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出示图)。可以像生3那样思考问题:从头开始,一根手指对应一枝笔,一根手指对应一枝笔,最后这根手指后面没有了笔,所以笔的枝数比手指的根数少1,一共可以夹99枝笔。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借助于画图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就容易找到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二、深入探究。1、介绍:学校门口有一段20米长的路想种上树,请同学们帮忙设计一下怎么种出示题目:这条马路全长2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理解“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板书:间距)师:有多少个间隔?间隔数和棵树是不是刚好一一对应呢?c、设计方案,动手种树。师:我们不忙着下结论,大家画图研究一下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方式?能设计几种就画几种。可以用这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师课前给学生准备画有20厘米线段的纸张)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画一画。(同桌活动)2、反馈交流.师:很多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根据你们的方案,分别需要种几棵树?棵树和间隔数有没有刚好一一对应?师:(看数据)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是什么?为什么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要求,种的棵数却不一样?(这三种设计方案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两端种的情况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两端都种。(2)只种一端。(3)两端都不种。30米会怎样?3、合作探究,总结规律。师:3种方式中棵数与间隔数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汇报,从一一对应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