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孩子们的天性摘要: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当追溯我们的绘画教学,仔细分析孩子的作品,常常会发现作品中缺少幼儿自己的东西。更多出现的是作品的基本雷同。让我们告别依样画葫芦的框式教育,还幼儿一个宽松、愉快的艺术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究意识,挖掘幼儿的潜力,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描绘一幅幅极具想象力、创作力、充满生命力的美丽画卷。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鼓励幼儿多参加各类活动、丰富个人体验。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广泛兴趣,丰富幼儿知识。提高观察力、感受力。认知水平,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开阔眼界,在看、听、说、想、画中得到各方面发展,让美术成为幼儿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游戏,让每位幼儿从中获得表达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关键词:幼儿园绘画创作语言交流观察兴趣在幼儿园,孩子更多被束缚着倾听老师一次次地重复地讲解各种知识;而当孩子的作品完成了,老师又是赞美,又是评价展览……但是老师只是看到作品中的画面还不够多,还不够满,还不够漂亮,却缺少和孩子一样有一颗童真的心。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基础,思维又不受定式,往往会有异想天开的现象,这一点也正是绘画创作所必须的。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以此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对各种体验的回忆和表现等,我对幼儿的绘画创作教学进行探索后认为:一、加强语言的交流,建构情感激发美术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幼儿在情绪兴奋、愉快时,其想象创作力就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增强语言交流,在绘画活动中注重为幼儿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就能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热情,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一)由语言交流。幼儿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一旦他们认为是没有兴趣的事情,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是很难把握孩子绘画的特点的。比如,以前我带的大班孩子陈诗涵,她一直不喜欢绘画,一到绘画就苦恼。我知道,如果没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创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难度的。分析一下孩子的特点,语言发展非常好,或许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和线索?于是,我利用空余时间,和幼儿说话,什么都说,什么都聊。慢慢地,孩子和老师交流多了,我发现孩子的悄悄话都是一个具有丰富色彩的故事一样,说着说着,孩子快乐起来,她问我,可不可以照着画,我点点头。就这样,孩子最喜欢的一幅画是在她讲述的前提下,临摹老师的画形成的。孩子喜欢绘画了,这是多么欣喜的事情,而因为语言发展好的缘故,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很快,孩子的画面就出现了创作的成分。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有创造。那么,语言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不妨从语言交流着手,让幼儿在绘画创作之前大胆地说、充分地表达,为幼儿绘画创作提供丰厚的资源.(二)建构情感激发美术热情美术的表现形式非常灵活,可以互相之间联系,绘画过的形象可以运用在不同的创作画面中。有个叫昕妤的孩子,每次画画都神情恍惚,并且极其郁闷,相应的技能也得不到提高,老师着急了。于是我们对孩子更多地投入了关心和关注,让她感到老师对他很好,让她对老师产生信任。然后,我认真观察孩子的画面,总结孩子绘画表现的最大特点是不自信,很多东西其实孩子会运用的,但他绘画的时候就是习惯看老师的表情。另外,我和孩子一起做想象添画的游戏,让孩子发现绘画是有趣的、神奇的,它能由一个圆变成一个太阳、一块饼干、一个头像,由一个苹果变成了汽车、小猫……添画多了,孩子绘画的能力慢慢向美术符号的灵活性扩展。孩子在绘画中多了笑声,多了和同伴的交流,多了与老师相视的眼神,孩子对绘画有兴趣了,也能仔细聆听老师每一次的评价和分析。谁说孩子只是模仿,他们的想象力远比成人要丰富得多了!而孩子的想象和创造真的是海阔天空,他们无拘无束驰骋在广袤的天空,发挥着他们纯洁、童真的梦想和追求。只要老师在绘画教学领域里,付出爱心,与幼儿建立母爱般的情感,那么孩子的美术热情将会得到莫大的激发。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口,丰富视野,培养创作力。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前言和基础,一个会观察的孩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