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古寨文化实施小学生“勤、礼”德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隆昌县云顶镇中心学校课题组一、研究的背景(一)学生基本情况1、学生来源我校现有12个班级,学生537人,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是云顶本地人,虽然长期生活在家乡,但对家乡的地域资源,人情风俗还不够了解。2、学生的缺失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在外打工挣钱。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有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缺乏管教,渐渐养成了不讲文明,不讲礼貌,不爱学习的坏习惯。(2)还有一些孩子则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溺爱下,过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渐渐地变得骄横任性,在学习上也不思进取,懒惰成性。因此,培养他们的良好的生活习性与正确的学习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二)学校地域情况云顶镇中心学校的前称是云顶镇中心小学,2004年更名为云顶镇中心学校地处隆昌、富顺、泸县三县交界处的省级风景区云顶古寨山脚下,毗邻墨蹊河畔。境内云顶古寨人的“勤奋文化、礼仪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针对这些情况,我校以“勤奋学习,知书达礼”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结合云顶古寨“勤奋”文化和“礼仪”文化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喜爱家乡文化。把勤奋教育和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将“勤奋”文化、礼仪文化的教育融入到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他们“知勤奋,懂礼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县教育督导室刘玉涛主任的高度赞赏,认为这是章显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二、课题界定1、“勤奋”是指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关注学生“勤奋”素养和训练,从而养成习惯,最后形成品质。2、“礼仪”是指云顶古寨人的尊老敬老,善待他人的传统美德。二、研究目标1、培养一批实施德育实践活动的骨干教师。2、挖掘古寨“勤奋、礼仪”文化,编写出校本德育教材。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意识,提高学生社会公共意识,社会道德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际、组织、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三、研究内容实施资源利用、活动开展、自我设计形式下的学校、班级、学生三级联动策略,组织学校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赴古寨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四、研究对象云顶镇中心学校全体学生五、研究措施及方法1、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云顶古寨“勤奋、礼仪”文化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整理。从中筛选出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实践的“勤、礼”文化。实验教师根据学校方案,以班级或年级组为单位,指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2、师生共同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范围,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具体内容为:主题的初步讨论;要研究讨论和思考的事物和故事;现有知识的主题网;寻找活动需要的材料;陈述需要解决的问题。3、各班级开展活动,深入社区、家庭、自然,实地参观访问,记录活动过程,收集、记录学生体验,讨论并计划如何发表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4、活动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故事会等包括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根据活动内容、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安排参观、调查、访问等,不拘泥于形式,引导学生深度实践,注重活动的实效。六、研究周期三年(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1)成立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研究小组。(2013年3月至4月)(2)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整理反馈意见,结合学校、家乡特点、家乡资源,具体制定活动方案。(2013年5月至7月)(3)确定年级负责人,拟定班级活动计划,撰写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正式实施阶段。(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4)总结阶段(2016年2月至2016年3月)A、每一个案例完成后认真进行总结、反思、评析、收集资料。将调查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在活动小组、班级、学校进行汇报展示,同时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应用。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出发,将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将各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