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孔子的故事》读书交流会论语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我爱我师,吾更爱真理。4、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5、子曰:弟子不必不如师你,师不必贤于弟子。内容介绍•孔子的故事,主要介绍孔子生平事件,搜集整理的图书。孔子(前551-前479),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创办私学,招收并教育弟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教学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被汇集编纂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其深远。书情盘点•1、填空题。•(1)《孔子的故事》这部书作者是(),()人,是()出版社出版的,本书共有()个故事组成,记载了()学派的“圣人”孔子的()他的著作有()()以及宣扬()()的故事。•2、你们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3、读书方法小结读书方法:•泛读: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精读: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再读: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作者简介李长之(1910-1978),初名李长植。生于山东省利津县。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先后在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在文学批评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出版有《夜宴》、《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批评精神》、《文艺史学和文艺科学》、《梦雨集》、《苦雾集》、《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学史略稿》等二十余种专著,六百余篇论文。目录介绍:1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折中前进2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3在挫折中前进4教育事业的开端5孔子和老子的会见6走向成熟的道路7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8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9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10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11从中都宰到司寇12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13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14孔子终于出走15在卫国受到监视16过匡城被拘留17到了晋国的边界上18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19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20孔子停留在陈国21孔子绝粮22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23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24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25专心从事教育工作回首孔子的一生,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勤奋好学,曲折艰难】书香茶舍一、分组交流:话题:1、好学习2、好施教3、好当官4、好周游二、全班交流群英荟萃谈谈你喜欢孔子的哪个学生,为什么?硕果累累1、学生交流读后感悟2、家长谈感悟或读书真情告白••孔子的一生,出身贫寒,命运坎坷,仕途不顺,老年丧子,徒有远大抱负,却无用武之地。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生活随虽苦,却能激励奋斗,学有所成,才能立足社会,抱负转移,寻找立命之机,才智在身,不必委求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