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教学设计如皋市白蒲镇勇敢小学周玲玲教学内容:1、唱《采菱》;2、聆听《太湖美》、《无锡景》、《黄土高坡》等不同风格的民歌。教学目标:1、让学生主动参与视、听、唱、比等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江南歌曲清新、柔美、秀丽、委婉的特点。2、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采菱》,表达水乡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歌曲分析:《采菱》是一首具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歌曲,旋律流畅、婉转,节奏疏密相间,生动的描绘了从小生长在水乡的孩子在南湖采菱的情景,抒发了水乡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之情。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采菱》,提高学生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难点:自然准确地表现歌曲《采菱》中出现的切分节奏和十六分音符构成的旋律。教学方法:听唱法,情景感染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钢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聆听歌曲,酝酿情感。1、师生问好。(播放江南民歌《太湖美》<无锡>)。师:同学们好!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江南民歌《太湖美》,请大家静静地听,听后说说,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听后提问: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太湖、江南水乡)江南的景色听赏江南民歌《太湖美》。交流问题。听赏江南民歌《太湖美》,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让学1怎样?太湖是我国独具魅力的风景之一,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小结导课:江南歌曲的旋律清新柔美、秀丽委婉,江南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瞧,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菱角成熟了(采菱图片),人们坐在特制的木桶里采菱,听,远处传来了孩子们采菱时动听的歌声。(播放歌曲《采菱》)生初步感受江南民歌婉转、悠扬的旋律。二、学习歌曲,表现情感。1、初听歌曲,交流问题。提问:采菱的孩子们唱了些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2、小结再听:下面让我们再听一遍歌曲,看看歌曲的旋律是这样的呢?还是这样的?(师做手势)3、小结:大家都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就像小桥流水般委婉、流畅。4、教师范唱2遍。这么优美的旋律老师给大家唱一唱,欢迎吗?不过请大家帮老师一个忙,用“M”为老师伴唱,要注意倾听老师的歌声。5、学唱歌曲。(1)伴唱得真好,下面请你们跟着琴轻声唱词。(两遍,师要带一带。)(2)(表扬)我觉得(地方)唱得不够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停下纠正,唱对了就往下)(3)让我们把歌词连起来唱一遍,要唱好我们刚才纠正的地方。(4)你还觉得哪里比较难唱吗?(可请同学帮忙)6、歌曲处理。(1)强弱处理:唱得真棒,你觉得这首歌曲哪几句唱强一些,哪几句唱弱初听歌曲,说说歌词的美,感受歌曲的情绪。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哼鸣为老师伴唱。学生跟伴奏轻声试唱。完整地唱歌词。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讨论哪里需要强唱,哪里需要弱唱。感受歌曲情绪和旋律,体会水乡孩子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视、听、唱、动等音乐活动,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唱歌,同时解决本课难点。让学生体会强弱处理和2一些,会使歌曲更有味道呢?(师生讨论并唱一唱)(2)感情处理:现在你就是这群采菱的水乡孩子,用你动听的声音把此时的心情唱出来吧!(跟伴奏演唱)7、总结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师:听了、唱了歌曲《采菱》,你觉得它的旋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结:《采菱》这段音乐清新秀丽、柔美流畅,这正是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如果让你用动作来表现江南音乐,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呢?学生自由说《采菱》旋律的特点。带有感情的演唱让歌曲更完美。让学生在听、唱、动、说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总结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三、拓展延伸,体验情感。1、对比欣赏。过渡:下面老师带来了几段不同地方的音乐,请你们听一听,如果是江南音乐就请用你柔美的动作告诉大家。(分别欣赏《无锡景》、《采茶舞曲》、《紫竹调》、《黄土高坡》、《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操作课件)2、小结:同学们迅速而(或经过细细品位)准确地听出了江南音乐,真了不起!看图,听南北方有代表性的音乐,说说为什么那么迅速而准确地听出了江南音乐,即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用形象生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对比南北方歌曲时自主发现其风格的差异,感悟、理解江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