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化设计以学定教教学相长——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课例反思徐小万宏兵【教学片段】一、引入实例:师: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③与规范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师: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二、尝试:师: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3)展示交流。……三、认识正、负数:1.引入正、负数。师: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2.试一试。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写完后,交流、检查。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根据同学发言板书。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4.进一步认识“0”:(1)看一看、读一读。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局部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哈尔滨:-15℃~-3℃北京:-5℃~5℃深圳:12℃~23℃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2)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你能很快找到12℃、-3℃吗?(3)提升认识。请同学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例反思】《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始我让学生记录老师的话“今天的气温零下4度到零上7度”。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举一些生活中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三、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初步认识负数后,我通过生活情境:以树为起点,一个向东走5米,一个向西走5米,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数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