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通过诵读,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并评析“炼字”的妙处。2.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学习目标毛泽东,是一个与大地谈心、与高山交流的视野开阔的诗人。——[美]R·特里尔《毛泽东传》这首词写于1925年。“谁主沉浮?”并非偶感而发,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时尽管革命形势发展快,但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统治仍在;而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右派加紧夺权;党内,陈独秀错误估计形势,拱手让权给资产阶级。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就成为一个尖锐的、迫切的问题。那么,该谁来主宰中华民族命运的沉浮呢?毛泽东把自己的思考,寄寓在本词中,引人深思。写作背景词的相关知识: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乐的诗。又叫诗余、长短句。词有多种词调,词调又叫词牌,词牌规定一首词特定的句数、字数和格律(平仄、押韵)。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预习检测沁园春峥嵘岁月百舸争流怅寥廓挥斥方遒浪遏飞舟qìnzhēngrónggěliáokuòqiúè读一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诵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诵读一、上阕眼前景看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万红遍,层尽染;漫碧透,百争流。击长空,翔浅底,竞自由。秋景色彩绚烂生机勃勃心中情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壮志革命者博大的胸怀赏析问忆峥嵘岁月豪迈气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无私无畏敢于斗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豪迈的情怀昂扬的斗志(过渡)二、下阕记携谁主沉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苍茫大地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怎样做出回答?下阕回忆往昔生活下阕回忆往昔生活,,表现年轻表现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抒发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神,抒发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间接回答了“谁主沉命豪情,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浮”的问题。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深远。《沁园春•长沙》的整体意境对比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诵读《登高》和《醉花阴》,比较同为状写秋景、抒发情感的作品,传统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比较阅读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自古文人写秋景,总有“悲秋”情结。杜诗登高抒怀,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李词描绘了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抒发了词人悲秋伤别的愁苦之情。比较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