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传》导学案主备人:柏荣波【三维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基本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能力目标: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厌倦官场,追求淡泊的生活态度,体会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厌倦官场,追求淡泊的生活态度,体会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他还善于论诗《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人生经历:四岁而孤,画荻学书,四十仕途,历经五朝,三度贬官。贬职与思想变化:早年: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初贬夷陵中年: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又贬滁州晚年:急流勇退,修身养性再贬蔡州二、文章背景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机会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候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写此文时,欧阳修已64岁了,一年后终于获准致仕,但可惜仅享受了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三、给下面的字注音初谪()滁山颍()水此庄生所诮()涿()鹿轩裳珪()组恻()然赐其骸()骨偿其夙()愿佚()讫()无称焉四、熟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落实文言知识。(一)通假字①聊以志吾之乐尔②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③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④累于此者既佚矣(二)古今异义词: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此吾之所以志也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三)词类活用:世事为吾累者众也,累于彼者已劳矣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四)请准确判断下列句式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2、六一,何谓也?3、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4、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5、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6、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7、吾其何择哉?8、累于彼者已劳矣……累于此者既佚矣五、整体感知1文章分为三段,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六、文本探讨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2、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3、居士认为“六一”能给他怎样的快乐?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居士认为沉醉于“五物”有何好处?4、本文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七、小结:1、本文以为题,行文中极写“六一”带来的闲情雅致,中心意旨却并不在,而在于表明。2、传记形式别具一格。本文的题面虽然是传,但它却采用了赋体的形式,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活泼多姿。八、拓展延伸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苏辙、范仲淹、欧阳修在文章中都表达了他们对于快乐的理解:《黄州快哉亭记》: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你所认为的“快乐”是什么?九、巩固训练(一)(2007年吉林卷)阅读下文,完成1~3题。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