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一课时五味VIP免费

第一课时五味_第1页
1/4
第一课时五味_第2页
2/4
第一课时五味_第3页
3/4
课题五味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领会“五味”的深层含义,感受课文着力发掘的生活之美,文化之美。2.学会使用“圈点与摘记”的方法,摘录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了解汪曾祺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的特点,品味课文清新、质朴而又风趣活泼的语言。4.了解祖国四方美食的同时,领略祖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1、领会“五味”的深层含义,感受课文着力发掘的生活之美,文化之美。2.了解汪曾祺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的特点,品味课文清新、质朴而又风趣活泼的语言。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圈点与摘记”的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导入提问:1、说说对《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回答预设:父亲多才多艺、父亲给自己写情书出主意、对儿子带“反革命”儿子回家的态度等。2、谈谈这篇散文的主题。回答预设:文章叙写了两代父子之间相处,反映了汪氏家庭民主和谐的父子关系。3、介绍汪曾祺散文特点,引入本文。汪曾祺散文平淡闲适,流露出一种乐观精神,受明代小品文影响很深。取材于日常小事,但能反映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从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导入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1948年到北京工作一直到逝世,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和京剧剧本《沙家浜》等,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研习检查预习汆cuān焐wù趋之如骛wù吔yē蕹菜wèng苣荬qǔmǎi佧佤kǎwǎ豇豆jiāng苋菜xiàn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初识六味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六味?明确:酸、甜、苦、辣、咸、臭细品六味思考:作者在叙写全国各地特有的味道时,也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栩栩如生的民俗画卷。哪些画卷给了你最深的印象,请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明确:①酸:山西人下馆子,还没点菜,先喝三调羹醋。山西丈母娘以酸菜缸的数量来考察姑娘婆家的家底。②咸:有个同学,是台州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掰开包子就往里倒酱油。③臭:一个同志为爱人从南京带臭豆腐干回家,在火车上引起一车厢人强烈抗议。活动一:研究文章的取材思考1:作者明明写了六种味道,为什么取名叫五味?明确:“五”是个虚数,在这里指多种味道。“五味”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有文化韵味。思考2:作者在课文中提到的菜名有近四十种,写每种味道,用了哪些材料,请用圈点的方法找出这些菜名,并与同学合作,按照菜名、味道、产地三个方面列出一个表格。(学法指导——圈点:一种阅读方法。即在阅读时,用一合作学习套自己能够理解的符号,对字、词、句、段进行圈点勾画,从而促进理解,增强记忆。)酸味的取材示例(其他几味的取材生课后完成):菜名产地味道酸菜雁北酸酸菜白肉火锅辽宁羊肉酸菜汤下杂面北京酸笋福建、广西酸饭延庆取材提炼:菜肴、小吃、风俗、人和事等。快速浏览课文讨论,明确。活动二: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7)介绍酸味。第二部分(8-11)介绍甜味。第三部分(11-17)介绍苦味。第四部分(18-20)介绍辣味。第五部分(21-22)介绍咸味。第六部分(23-29)介绍臭味。活动三:课内小练笔,扩句生活是酸的,因为生活是甜的,因为生活是苦的,因为生活是辣的,因为生活是咸的,因为小结食物的味道是五味杂陈,而由汪曾祺个人的经历看一个人的人生也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皆有,但他却能做到随遇而安。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正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作业完成课后习题板书教学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一课时五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