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的意境。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交流第一、二行诗句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二交流第三、四行诗句。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3、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4、引发创造。引导学生像诗人那样用诗句说明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学生根据诗意改诗,既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5、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6、朗读第三、四行诗句。三学生根据诗意绘画,通过展示内化诗意。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既深化了对古诗的理解,又提高了认识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题西林壁》作业设计1.背诵古诗2.默写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