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学设计丹徒区石马中心小学陆敏【教材简析】《少年王冕》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人物故事。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名著”,让我们享受了一次“文化大餐”。本文改编自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改编为课文后尽管着眼点与原文有所改变,但对于少年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刻画是一致的。本篇课文文字较多,内容丰富,却层次清晰。作者精心设计了一条线索:七岁(父亲去世,靠母读书)——十岁(遵从母命秦家放牛)——十三四岁(一边放牛,一边学画)——十七八岁(离开秦家,绘画读书)。课文虽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0年的生活经历,但作者能巧作安排,详略得当,使人物更加丰满,个性更加鲜明。【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具体事例,品味课文语言,走进王冕内心,了解王冕是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孩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王冕孝敬母亲的优良品德。4、掌握按时间顺序,抓住重大事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重点】品读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难点】体会王冕与母亲对话中的丰富内涵。【设计理念】生本教育理论,其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就是应着力将教,最大限度转化为学,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真正将学习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一种学生自主的、灵动的、深刻的、丰富的、充满魅力的活动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大堂生生互动中进行探讨分析人物分析,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坚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设计思路】根据课标精神和学生学情,在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由诗激情导入。接着1检查交流生字新词自学情况,引导学生抓住过渡段梳理文脉,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后,引领学生诵读欣赏,在欣赏中感悟人物魅力,学习文章表现方法,做到意文兼得。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古诗《墨梅》,引出王冕2、板书课题,指导“冕”书写。3、简介王冕4、了解《儒林外史》把王冕当作榜样、楷模大加赞许。5、过渡: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王冕。(补全课题)[设计意图:这里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拓展阅读,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王冕这个人物品质,从这里了解人物。]二、初读课文(一)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尤其是课文中的几个多音字,同学们朗读时一定要注意了。(二)检查交流1、生字词语:耽误秦家晶莹明媚载着隔壁贴补孝敬牵挂高手①点名朗读,正音辨形。②重点指导:“秦、莹”读音“秦、隔”字形书写“载”形近字(栽裁)多音字:供他读书供不起闷得慌闷热①点名朗读,相机正音②师教“供”读音判断的方法出示:gong供给,准备着钱物等给有需要的人使用。Gong①向神佛或死者奉献祭品、供佛②被审者述说案情③根据字义判断读音:供他读书供不起上供供品④生根据字义自主判断”闷”得读音闷得慌闷热闷闷不乐出示[mēn]①1.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mèn]①心烦,不舒畅:①密闭,不透气2小结:以后我们遇到多音字的时候,不能准确判断它的读音,怎么办?2、欣赏课文优美词语3、词不离句,句不离段,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设计意图:通过词语的出示,学生从音、形方面进行友情提醒,省时高效牢。尤其是多音字的指导,教会学生多音字读音判断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三、浏览全文,理清脉络1、课文主要抓住了王冕少年时期的哪几个年龄段来写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生:七岁十岁十三四岁十七八岁)(出示幻灯片)。2、你能根据时间联系事件,概括一下每个年龄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生回顾课文概括,师相应板书)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抓住时间联系事件,归纳内容、梳理文脉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四、文本细读,感悟勤孝过渡: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