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陈智(四川大学)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程培训一、现代社会生活与心理学心理不仅对个体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工作、学习、家庭都起着重要作用。人的所有行为活动都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因此,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人成长、行为规范、社会活动、家庭幸福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一)当前人们面临的心理挑战————适应与发展1、如何理解适应和发展在心理学中,适应通常是指个人通过不断作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在心理学中,发展指的是个体的身心机能及其品质在时间上的积极变化过程。2、适应和发展的特点适应和发展过程的特点之一是适应的相对平衡期缩短,动态调整期变长。适应和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人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二、如何理解心理?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人的各种行为准则,是个体进行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他也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与自己所属的集体融为一体,既能在朋友同事相聚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时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感到很难融入团体,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能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同时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而不会认为是重负。他们还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同时也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储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感觉生活无意义,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心理疲劳等。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被激怒、莫明其妙地发脾气,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6、人格完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