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综合练习制卷人张兆宏审卷人胡建华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给下列黑体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确凿()菜畦()秕谷()觅食()蝉蜕()骨suǐ()sù()儒kuī()甲tìtǎng()lǎn()惰衣jīn()肿zhàng()叮zhǔ()廊yán()zhà()栏2.为下列加点多音多义字选择正确读音和字义的是()宿儒①sù②xiǔ③xiùa.住,过夜b.平素c.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拗过去①ǎo②àoa.用力弯曲b.不顺薄薄的雪①bó②bò③báoa.迫近b.厚薄c.轻视攒成小球①zǎn②cuána.聚集b.积蓄A.①c;①a;③b;②aB.②c;①b;③b;②aC.①c;②a;③c;②aD.②c;②a;①a;①b3.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轻捷班蝥无妨机关B.鉴赏人迹罕至消释人声鼎沸C.绣象绅士盔甲戒尺D.质扑博学书塾陌生4.选词填空(正确词语画√)①他很高兴,但竞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A.机密B.机谋C.机关)②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A.欣赏B.鉴别C.鉴赏)③叫我名字的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A.陌生B.生疏C.生僻)④其中似乎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A.确实B.确凿C.的确)5.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A.觅食、轻捷、质扑、收敛B.乘凉、监赏、啄食、缘由C.书塾、消释、颠倒、鼎沸D.绅士、蜡梅、渊博、恭敬6.认真体会下列语句,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选择题。(1)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3)“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比照的意味,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有以下三种理解,比较恰当的理解是()A.因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成年以后回忆起来都很有趣,所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B.作者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漠视、束缚和残害。C.“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4)最后一段写到人在课堂上用纸糊的盔甲做游戏,“我”在“画画儿”,这是为了说明:()A.作者从小热爱艺术。B.说明上课爱玩。C.表现作者对封建教育的厌恶和对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的追求。(5)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排比)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C.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比喻)D.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二、补充下列文段,完成题目。不必说_______的菜畦,_______的石井栏,_______的皂荚树,___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肥胖的黄蜂_______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_______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