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栏创意更改栏第三单元三角形主备人:柳小梅审阅:黄建平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的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或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3、使学生在由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以及探索图形特征和相关结论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4、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和同学合作交流,进一步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P22—24。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包括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长的小棒)、三角板、钉子板、饮料吸管一根、剪刀等。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三角形,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学生回忆、交流。展示例题场景图。请学生欣赏宜昌长江大桥、高压线杆、自行车、房屋的人字梁、雪花等含有三角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栏创意更改栏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可真是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活动一:感知三角形的特征。1、做三角形。谈话: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的应用,同学们,你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做三角形,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四种方法:(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2)在钉子板上围成三角形;(3)直接沿着三角尺的边画三角形;(4)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展示学生制作的三角形,并指名说说做的过程和想法。2、画三角形。请学生先在头脑里想一想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在作业本上画出三角形。3、说明并板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讨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交流后明确: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4、在点子图上画两个三角形。提示:以图中的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学生画好后再指名说说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活动二、探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1、设疑。几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三条线段一定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讨论,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折饮料管初步感知。请学生将饮料吸管任意的折成三段,看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活动后,师谈话:有的同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同学却不能,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哪位同学有勇气展示自己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作品?展示“失败”的作品(见下图),思考怎样才能使它围成一个三角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师:有的同学认为两根短的小棒的长度的和与长的小棒的长度相等时,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对此表示反对,还有的同学认为两根短的小棒的长度大于长的小棒时才有可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然而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想,要想得出结论还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栏创意更改栏需要我们用——实验来检验。3、合作探究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