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书随笔(张芙蓉)VIP免费

读书随笔(张芙蓉)_第1页
1/3
读书随笔(张芙蓉)_第2页
2/3
读书随笔(张芙蓉)_第3页
3/3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笔随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陶行知教育名著》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对学生爱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今天读来依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感受一、“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生活与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好生活”不是物质意义上的优越生活,我认为应该是正确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生活观念下的生活,涉及到人的衣食住行。在这些生活环节中,时时渗透着思想的教育、情感的熏陶。有个实际事例:我们楼下有两户居民,各有一男孩分别叫乐乐和小琴,都读小学五年级。乐乐在一所市内知名小学,小琴在学区内一所普通小学。乐乐的生活习惯是这样的,上学、放学手里总是抓着零食,边走边吃还边扔着零食皮壳,到家楼下总是大叫“爸,开门!”,书包带常常在和同学撕打中断裂,犯了错误父母嗔怪一下就算了。小琴则是衣着干净整洁,对长辈有礼貌,自己洗单衣,自己会做饭。两个孩子不同的生活习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品质,前者虚荣、娇奢、懒惰,后者朴素、礼貌、勤劳。感受二、“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所谓“认真的生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书随笔(张芙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