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一、20XX年工商业经济发展主要情况去年,全市经贸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促转型,扎实强服务、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惠民生,实现工业增加值(快报数)47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3亿元,分别增长9.9%和15.2%,完成了年度预期目标,还获评省产业转移考核第一名,成功创建国家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第三次荣登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首,工商业在转型中发展呈现了五个新亮点:一是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工业增加值率25.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连续5年位居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二位。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利润96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万元/人左右,居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二位。二是向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转型。全市工商企业获得专利授权超1.3万件,同比增长22%左右,主要工业产品90%以上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360家,居全省首位。工业品内销产值13729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2%。完成民间投资额1513亿元,增长31.6%,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为52%。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2%左右,占gdp比重达40%以上。三是向绿色低碳转型。累计淘汰落后印染产能16417万米、焦炭产能24万吨、制革产能84万标张,关停小火电机组10万千瓦,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累计152家企业获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累计节能54万吨标准煤,减排废水1205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左右,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四是向高端化转型。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1962亿元,增长15.8%,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近七成,广汽工业集团成为首家市属世界500强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超万亿元,交易规模全国领先。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5家、省级示范企业32家,分别占全省的45%、44%。新认定内资总部企业63家。全市重点展馆展览面积逾800万平方米,展览规模第1页共12页居亚洲或世界第一的展会5个,展览规模超10万平方米展会达16个。a级、5a级物流企业总数分别达80家、7家,位居全国城市前列,预计物流业增加值119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7.7%。20多家餐饮企业入选中国饭店金马奖餐饮百强榜,新增10家国家五钻(白金五钻)级酒家。五是向集群化转型。约80%的工业产值来自工业园区(产业基地),汽车、电子、石化、电力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产值共9272亿元,同比增长15.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达64%。天河路商圈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集聚区。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一批新业态功能区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了五项工作:(一)着力服务企业(项目)稳增长。一是开展专责服务大行动。发挥市重点企业(项目)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制定服务准则和服务指南,举办9期培训,统筹安排37位市领导深入300多家企业开展服务。市区联动成立12个民企专责小组,“一对一”服务173家重点民企,现场调研398次,政策指引378项,协调推进代办、服务122项,解决了50多家重点企业在转型升级和增资扩产中遇到的用地、技术改造、融资、人才、市场开拓等瓶颈。推动餐饮企业、加油站审批流程再造,分别提速50%、90%。据不完全统计,我委服务的重点民企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约16%,税收增长23%左右。协调三大整车加快恢复生产。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首期10万辆、东风日产60万辆/年产能扩建、广汽乘用车工厂10万-20万辆产能扩建、金发科技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化项目、佳都轨道交通智能化产业基地、唯品会、亚马逊、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等新型城市化10大产业项目、全球最大的珠江钢琴生产基地、以及乐金显示8.5代液晶面板、南丰国际会展中心等新业态重点项目动工、建成运营或投达产。联动广州供电局推进“十二五”电网规划131座高压变电站建设,协调500千伏穗西、沥滘、科北等变电站选址和建设,推进完成4个城中村输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