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会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是继2003年11月、2006年2月之后,市委、市政府第三次召开经济社会制度创新专题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6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情况,研究分析制度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再掀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热潮。刚才,徐惠民同志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全市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成果进行表彰的决定》,一批先进单位受到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为制度创新付出辛勤劳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以开拓进取、决不言败的锐气,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胆识,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毅力,大力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围绕建立和完善适应发展需要、符合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经济社会管理方式,努力实现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的有效对接。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从非公有制经济、“三农”、社会事业、行政管理、市场秩序和干部人事等方面入手,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其中,创业文化建设模式、XX县区低房价战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公开选拔市直正处职领导干部后备人选、法治*建设模式、科技强警示范区建设模式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想创新、促创新、谋创新蔚然成风,制度创新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全市已申报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奖550项,申报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成效奖28项,初步建立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构筑了加快实现更大突破的平台。可以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得益于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改革创新是外界对*的“第一印象”,更是我们跨越发展、全面进步的最大动力源。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止。目前,我们已进入加快实第1页共6页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阶段,已经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起点,必须继续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品格、增强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为实现更大突破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一、科学分析形势,切实增强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的紧迫感。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最大法宝。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蔓延,美元持续贬值,石油、金属矿产及初级产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全球通胀压力日渐加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最近,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扩权强县步伐,将原属市级的经济审批权下放到县,赋予县更大的经济管理权限;还将出台《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更为突出的是,随着形势的快速变化,过去形成的一些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些既给我们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我们深入开展经济社会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大胆解放思想,迅速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改革气魄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所有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变革,着力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更大突破提供强大动力。二、立足科学发展,全面拓宽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的范围。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实现更大突破这一全新事业,我们没有雄厚的基础作保障,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依靠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摸着石头过河,把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把窒息的生产力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