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301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土地制度24/11/302回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世界主要资本义国家的土地制度24/11/303一、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民主革命)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民生——平均地权无产阶级十年对峙: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战争:“双减双交”政策解放战争:《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24/11/304核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质: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内容: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评价: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农民阶级24/11/305资产阶级民生——平均地权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评价:其目的在于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农民的同情,但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不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24/11/306无产阶级(一)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废除封建剥削调动农民积极性,壮大了革命力量(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双减双交”——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1、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作用: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提供可靠保证。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4/11/307对中国近代土地制度的整体认识(1)总体来说除双减双交外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2)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实现,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真正调动不了农民的积极性,也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探索相继失败。(3)无产阶级代表最先进的阶级,代表人民的利益,能够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4/11/308二、现代的土地制度政策原因内容意义土地改革1950—1952农业合作化1953—1956人民公社化1958—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至今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封建剥削,农民阶级土地所有为工业化开辟道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资料公有制,集体经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片面认为合作化规模越大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公有制基础上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党中央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展24/11/30924/11/3010建国后四次土地政策调整的启示(1)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调整都应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24/11/30111、《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土地改革中相同内容的是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保护中小商业者C、限制富农D、巩固统一战线练习CA24/11/30123、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改变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土地政策,主要依据是A、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农民对土地的要求D、农民对中国革命态度的变化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BC24/11/30135、1953——1956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C、我国是按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D、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的作用6、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大二公”的错误在于A、违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B、错误估计阶级斗争的严重性C、开始背离八的正确路线D、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BD24/11/3014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明了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途径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革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