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育人工程。它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在于: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存在着彼此之间感情的交流。因此,教育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是否认真负责地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是否将自己的“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而特殊学生更需要关爱。唯有爱,才能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唯有爱,才能修补他们心灵的困惑;唯有爱,才能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爱教育、不爱学生的教师教育学生会是一种什么结果,一种把教育当作完成任务,没有爱的教学活动会是一种什么情景。我认为:成功的教育,关键在于是否将“爱”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爱,懂得爱,学会爱。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爱是的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工作,我们才会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坚定的为教育工作奉献的坚定信念,才会有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满腔热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爱,我们才会不计得失、不计报酬,默默地工作,才会摒弃一切名利,甘于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工作。也正是有了这种爱,我们才会视学生如子女,将我们的爱全部都倾注在学生的身上。于是,我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我们不在乎待遇的多少,地位的高低,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我们关心的是学生的成长。可以说学生是我们的一切,工作是我们的一切。试想如果不是因为有了爱的动力,我们能做到这样,坚若磐石,忠贞不渝吗?其次,“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保证。作为一个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而“爱”学生是教师师德的核心。在很多时候不是靠说教达到教育的目的。而是靠自己师德去感化学生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往往是感性的。教师就是他们的榜样、楷模,因此,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教学技能、方法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具备高尚的师德也必不可少。我们现在已身为人师,回过头去看看教过我们的老师,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拥有多少文化,我们从他们那里学到多少。可他们的品行为人、工作精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灵魂深处。唯有德高,唯有爱,我们的学生才会得到好的陶冶。俗话说:“言传身教”,其实在许多时候,“身教”比“言传”更重要。然而,在师德中,对学生的爱尤为重要,爱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唯有爱学生,我们才会心中有学生,全身心地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只有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他们才会听从你的教导。“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作为教育者,这是我们的同感。那么如何将爱融入教育中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爱”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我们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爱教育、爱学生,这不仅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目的。只有我们爱教育、爱学生,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只有我们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我们,才会听我们的教育。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才会懂得爱。其次,教师要将“爱”融入到对学生学习活动中,把“爱”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爱”只有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才会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爱。把“爱”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爱,懂得爱。如教学《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等课文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懂得教师对他们的爱;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可引导学生体会父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在科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爱;品德的教学,启发学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活生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真实地让感受到爱的存在,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爱,学会爱。把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每一句鼓励的话,每个动作手势,每个...